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庆祝人民政协报创刊40周年>我与人民政协报同行

一纸相伴 书香悠远

2023年04月22日 09:0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于杭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4月22日   第 04 版)

我已连任四届南阳市政协委员,每天阅读《人民政协报》成了多年的习惯。但作为一名读者和写作爱好者,我与《人民政协报》的结缘还早于我的委员“生涯”。最早关注到《人民政协报》,是从多年前深读这份报纸的春秋周刊、华夏周末、讲坛、学术家园等周刊和特色栏目开始的。至今,这些版面依然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吸引着各界读者的目光。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富有特色的版面和栏目,成就了《人民政协报》的格局和气质。

政协特色、书香品位、人文气质、家国情怀,正是这特有的禀赋和气质,让《人民政协报》40年来成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可以信赖的助手和朋友,成为人民政协团结和凝聚人心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阅读《人民政协报》20年中,我还有两段特殊的经历。

其一,与贺捷生通信。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当代著名军旅作家,喜欢阅读的我对她的一些作品如《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等很熟悉。大约是2016年6月,《人民政协报》刊发了贺捷生的《去成都看红军哥哥》,文章生动地讲述了贺龙元帅妹妹贺满姑壮烈牺牲后遗留下的孤儿、贺捷生的小表哥向轩戎马倥偬的一生。细腻的笔触把我一下子带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阅读此文时那种深深的“带入感”让我心血来潮,提笔给贺捷生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读后感”,表达了对人民江山来之不易的珍惜与敬畏。因为没有贺捷生的联系地址,就寄给了《人民政协报》春秋周刊的编辑代转。后来,大约在当年的11月下旬,我不仅收到了贺捷生的亲笔回函,《人民政协报》还在“委员故事”专栏,摘发了我的“读者来信”,让我倍感温暖。从此,我对《人民政协报》又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情感。

其二,代吴欢给二月河“传书”。

吴欢是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新凤霞之子,曾任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我与他并不相识。但通过《人民政协报》华夏周末上一篇关于“香江草根公子”的介绍,对吴欢先生有了一些了解。2012年夏天,我在郑州一次会议偶遇吴欢。会后,吴欢在茶叙时挥毫泼墨,在我为他富有个性的书法喝彩时,他问我是哪里人,我随口回答南阳人。他说南阳人二月河是我的朋友,我说,那是我的老师。他又说,那你有没有他的电话,拨通了问候一下,我就拨通了二月河的手机,简单寒暄后让他俩通了电话。电话里才知道,二月河和吴欢很熟悉,全国“两会”期间,他们一位是代表,一位是委员,交往颇多。两人通了电话之后,吴欢先生展纸挥毫写下“笔底春秋,善恶互见”的横幅,并附上“二月河仁兄有此气象”的题款。大抵是说二月河老师有春秋笔法的功夫吧。

后来在当年的仲秋之际,我把这幅字送到了二月河家中。二月河跟我说,吴欢其实并非他自嘲的“草根”公子,实为名门之后,身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后来我把这段文化名人之间的翰墨之缘,写成一篇散文《文化的彼此仰望》发表在《南阳晚报》上,还被评为2014年度河南省报纸副刊二等奖。

这也可以说是《人民政协报》给我带来的一次机缘吧。没有《人民政协报》,远在偏僻小城的我,怎么会有机会了解并由此结识吴欢先生呢?

抚今追昔,物换星移。一纸相伴,任重道远。一张张《人民政协报》如同一页页日历,记录着人民政协前进的脚步,传递着大江南北政协委员的心声,也激励着我把政协委员的责任扛在肩上,走好履职尽责的每一步……

(作者系河南省南阳市政协委员,南阳市房地产商会秘书长)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