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向荣公益“做有根的乡村教育”主题沙龙在京举办

2023年04月28日 17:1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顾磊)4月25日,“做有根的乡村教育”主题沙龙在京举办。活动由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简称“向荣公益”)主办,邀请教育学者、公益专家、乡村教育公益实践者和媒体等围绕如何“做有根的乡村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发布《向荣公益5年行动体系评估报告》和《乡土育未来项目模式评估》。

1

向荣公益秘书长丁广泉以“向荣乡村教育5年探索与反思”为主题,介绍了向荣公益的发展历程及理念体系,阐述了基金会对乡村教育的理解。他指出,乡村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是社会发展问题,这也是向荣公益秉承的“做有根、有爱、有未来”的教育初衷之一。“我们尝试从学生还原到儿童及人本身去看需求,期待为儿童的未来奠定坚实的根基。”

2

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丁广泉发言

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以“‘乡土育未来’项目模式探究”为题,发布《向荣公益5年行动体系评估报告》和《乡土育未来项目模式评估》报告并进行解读。

围绕“乡土育未来”项目模式,卢玮静探讨了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根源问题与出路、乡土教育的价值及向荣的行动模式和效果。她认为,未来的乡村教育体系应回归乡土和本源,培育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要思考什么样的乡土才能去承载做有根的教育?这个乡土意味着什么?”

报告指出,向荣公益一直秉承“人在关系中成长、在自主探索中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硬件到软件、外来到内生的公益行动体系。向荣公益以“乡村儿童主体视角”为出发点,以“植根乡土的教育”为立足点,汇集多方力量,共创“与乡土和社区有机融合”的教育环境,培育儿童以乡土为根的丰富人格,形成“乡土育未来”项目;探索课程共创、自主开课、专业支持和社群营造的行动模式。

“乡土育未来”项目的价值,是让孩子和乡村、社区产生联结归属,让孩子成长为“有根”的人。这既涉及人与周围所处社区之间的联系,即人的关系建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涉及人如何从所处的环境中自主探索、习得知识与技能。两者共同在社区中相互建构和促进,促进孩子的自我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未来,比拼谁的生活更幸福、更自由,更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在或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乡村教育可能才会越来越好。“乡土教育本身就是多样的,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做。它一定是具体根据所面对的学生、学校,个性化、多样化地做。”

从乡村校长到职业公益人,结合20多年乡村教育经验,向荣公益乡土教育负责人于晓红带领团队研发了向荣公益的乡土教育课程。她认为,乡土教育,实际上利用在地化的资源,通过综合学习,让孩子体验开心、幸福、自信,进而提升整体素养。未来,她希望能继续梳理现存的问题,更好地支持到老师、支持到学校,让他们受益;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联结公益伙伴和教育系统,推广向荣公益的乡土教育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向荣公益基金会创始理事马剑银表示,教育公益领域的组织应形成合力,发挥更多功能。

据了解,向荣公益由心系祖国的老一辈华侨华人、热心乡村教育的企业家、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和爱心人士共同发起,于2017年底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获评北京市AAAA级社会组织。迄今,项目陪伴219所项目学校近7.2万名儿童共同成长。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