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博物志 市场 鉴赏 人物 古玩

首页>收藏>资讯

张录成大写意作品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年05月05日 11:2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报北京5月5日电(记者 付裕)日前,“浩然东方——张录成大写意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通过展示艺术家张录成立足华夏文脉、融汇丝路精神的大写意绘画作品,深刻阐释大写意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引导广大观众在大写意艺术的自由生命力中感受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

张录成生长在丝绸之路重镇酒泉,长期从事美术创作,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张录成以古丝绸之路上的胡杨、骆驼、牛、马为表现对象,通过对丝路文化四十余年的深入研究,探索出表现丝绸之路苍茫、博大、雄浑、悲壮的笔墨语言,形成了独特的丝路大写意绘画风格。

微信截图_20230505111955

大写意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草书入画,注重主观情感表达。需创作者具备扎实的书法功底,深厚的文化阅历,并在笔墨技巧中注入激情与意趣,在磊落而无意的挥洒中,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大气势”“大境界”“大格局”。大写意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以泼墨著称的画家王洽,明代画家徐渭则开创了大写意的第一座高峰,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等将大写意自由抒写的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张录成吸取徐渭、八大一路求诸自我、不拘格套的精神,在数十年的丝路行旅中,将真实的生活感受化为创作的骨血。从幼年在家乡酒泉观摩敦煌壁画,到青年在新疆的草原石人前辗转流连,张录成从自己生长的丝绸之路上汲取灵感,同时坚持读书行走、澄怀感受,尤其在习练书法与修养内心上下功夫。他将丝绸之路上千年历史的烽烟,文明交汇的盛景、信仰跋涉的悲壮,在枯笔、焦墨的反复穿插狂扫间,化为如山似海的群马、放浪形骸的群驼、顶天立地的胡杨、血性蓬发的野牛,以群体的奔涌、生命的苍劲、古今穿越的深思展现对多元文化的精神图解,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整体关切,并在与今天时代的共振中,展现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下觉醒。

本次展览以张录成的大写意作品为主线,按照“虬姿恒立”“古道生灵”2个单元,共展出张录成作品20余幅,其中不乏其代表作《生命》《塔克拉玛干野驼》《奔向新时代》等。展览从胡杨、骆驼、马、牛几个方面,力求充分展现张录成以重墨粗笔自由抒写所创作的全新美学图式,通过群体奔涌的艺术物象,以及源于丝路古道的雄浑壮阔,深刻反映当下大写意绘画创作突破传统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的创作状态,以及大写意艺术饱含时代精神的个性与风采。

在“浩然东方——张录成大写意作品展”研讨会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镛,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美研所所长郑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许向群,《解放军报》原文艺部主任吕国英,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孟祥宁,《中国文化报》期刊总编辑、艺术市场主编续鸿明,《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金新等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并发言,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主持。

微信截图_20230505112008

阵马 76x48cm 2016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表示,张录成是从大西北闯出来的画家,以前说史人写史要得江山之助,张录成的画就能得到大西北江山之助而达到这个效果,十分可喜。我们看他画的胡杨,胡杨在古代画家没有画,因为古代的画家大部分是中原和江南的,他们没有见过胡杨。张录成画的胡杨并不是画胡杨的形,他把胡杨古拙、苍老那种精神画出来了。庄子讲“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猖狂,因为他画起来很猖狂,妄行,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是不离开法度,这是艺术一个最高的形式。他画的牛、马、骆驼,也不是画形,吴昌硕讲“苦铁画气不画形”,他画气不画形;毕加索讲,我没有画猫,我画猫的微笑。张录成画动物,他把动物画成一股气,把它的气画出来,也是“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这个令人震撼。总之,他的艺术呈现出了一种新的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镛表示,张录成的作品表现了博大雄强的精神境界。不管是他早期的骆驼也好,后来的奔马、胡杨都表现了生命勃发的激情、昂扬向上的精神。张录成的大写意水墨画具备了简劲笔墨,意象造型和自由境界,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大写意水墨画的一个范例。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和这次研讨会能够把大写意精神进一步在中国美术界推广,能够产生更多更富有时代精神的力作。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表示,在国家博物馆看到张录成先生的大写意作品展览,让我们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有关写意的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思考。看了张录成的作品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大写意不仅仅来自一种绘画的方法,一种观照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艺术主体有没有这种气象,有没有宽广的胸襟,有没有豪迈的精神。

从张录成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出其很少受到现代性视觉污染。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内观系统来表现奔腾的马,表现戈壁和沙漠,来体现他内观的精神。所谓大写意的笔墨正是内观精神的一种体现。我也非常喜欢张录成先生画的群马,用他的话来说这些汗血马都是没有被驯化过的。没有被驯化过的马有一种野性,画家豪放的精神和具有野性的自然对象构成了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他能够获得表达精神一种承载。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美研所所长郑工表示,就中国画来说一般讲两点,一个是远看,一个是近看,“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质”,张录成的画将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远看取势就是气势的“势”,近看取质,“质”其实就是笔,就是笔墨问题,笔有笔力,他的画显然突出有气势、有笔力。而且他的这种笔显然是书法用笔,以书入画。

张录成的绘画很在意笔墨,在意从绘画笔墨的本体性上去表现胸中的一种气象。这种气象比较虚,其实画什么都可以,比如在丝绸之路上可以画骆驼,可以画驼阵、可以画马、群马奔腾,回到中原的时候面对大山的时候也可以化解开,笔墨可以化解一切,它可以解构,最重要的还是一根本性,绘画根本性的东西就是笔。

微信截图_20230505112029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表示,我对张录成老师还是满怀希望的,能够在新疆这个地方坚守下来,出这么多的力作,我想是有一番艰辛过程的。刚才陈老师给张录成老师的画提出了一些建议,我觉得很好。张先生在新疆待了很久,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岁月沉淀对他的画作是十分有益的。这也赋予了张录成老师的画的另外一个使命——就是与边塞画派有关联,我认为他可以独立建立起一个“边塞画派”。我们现在就缺这个,西北画就画到长安为止,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代有边塞画篇、边塞诗派,这个之后边塞的文化就不太起来了。您如果可以带动把边塞画派搞起来,一些志同道合的,有共同审美情趣的画家积聚在一起,势必会发挥出更大的能量。我们绘画的风格不仅要创新,我想绘画的路数,开派之作更是创新中的创新。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表示,一般见到大写意绘画往往是粗的,有的大写意有点小家碧玉似的感觉,不是很大气的大写意。而我们看到张录成的大写意是雄壮、雄强、雄伟之气,他是一种吞吐的气概。这样一种气概可能跟他所生活的环境,跟他自己的胸襟和自己的格局,跟他人生的履历是分不开的。他的大气更多是表现出宏大气势和气势磅礴,是大写意绘画中的一种另类。他这种绘画表现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大写意绘画的发展趋势。通过他的绘画更能够体现出生活在边塞地区,尤其生活在古丝绸之路地区的浓浓的西北风。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许向群表示,张录成先生的大写意作品是当代丝路艺术的一个典型案例,他有这种理想,要把丝路艺术通过大写意的方式能够在国内有所影响,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张录成先生的水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为诠释当代丝路精神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案例,在努力建构语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文化情怀。

张录成在传统与现代观照当中能够抓住丝路关键点,文化上站在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高度,在文化思考和文化坐标的选择上是非常明确的。沐浴在丝路文明阳光之下的张录成与丝路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方水土也养育了他,使他保有这方水土的文化自觉、自信和担当。他以弘扬光大丝路艺术为己任,以具有文化符号的马牛、骆驼、胡杨凝结为一种精神符号,通过笔墨语言、绘画境界、审美风范、开掘与拓展构成了丝路的文化灵魂与时代风貌。

《解放军报》原文艺部主任吕国英表示,张录成先生的画作有西域立象之称,也有丝路写意之誉,更有大美生命之美。观其画展,读其画境,远看近观之间,似有一种巨大张力拖拽其境,又醉美其中。他以灵慧的心性自觉、敏锐地认知感受时代的脉动,以“大”审美创作出了一批“大”作品,为时代气质立象、为时代精神放歌。

张录成先生沉寂斗室几十载,笔墨相伴苦犹乐。其艺术展观者如流、好评如潮。非常为他高兴,也为其拍手叫好。张录成先生艺术实践,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比如,其独有的笔法、墨法,其特殊的艺术语言,其天地浑然、似乎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图式构成,其文化立象的审美自觉,以及符号化的艺术提炼等等,这些都需要认真总结与升华;还有,关于写意与精微、求势与求质、书画之书与书法之书,大写意与大抽象等等,这些课题也都需要探讨与研究。

大写意古已有之,牛马胡杨骆驼入画,古今中外代有名家。能否在更高维次上,以艺术的名义与使命,打通科学、哲学、宗教所不能及的人类认知大千世界、人类社会、念念自我的独到视角、独有途径,需要艺术家不断地突破、逾越,尤其是当AI(人工智能)进入艺术,搅动并改变传统艺术生态,提出艺术审美新命题的时代语境条件下,艺术家不仅仅要面对,尤其要回应这种特殊的挑战。相信张录成先生会创作出更多、更美、更令人期待的作品。

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孟祥宁表示,张录成先生这次展示的作品仅仅是他作品中很少的一部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画册里边呈现,而且张录成先生的书法也非常好。张录成老师的书法作品是经过了多年研读的,他自己在心得里专门提到练习书法对于书家来讲可以直接用于创作,但对于画家来说不仅仅是纯粹的创作,而是经历了书法漫长的修炼来培养自己的笔墨情趣这不仅解决了画家书法的问题,更是画家用心灵沟通万物、表现万象。

张录成先生以体验和感悟为内涵,引出了自身鲜明的风格。他的作品能够不断地摆脱形的羁绊,向心灵靠近,和自然与世界的特性相应地拉开距离。

张录成先生是典型的西北画家,他是生在甘肃酒泉,成长在新疆。这两个地方都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地方,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画册也叫《千年丝路 笔墨江山》,体现了作者的胸怀和对丝绸之路深刻的理解。他这种雄浑开阔的胸襟与绘画的大写意气势与他所在的地域有关,形成了开放与开拓的思维,我认为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的作品能够呈现出的画面结构、节奏、力度是自我心灵的流淌,同时更是对丝绸之路深刻的理解。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