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如何做“有根”的乡村教育

——来自向荣基金会的公益探索

2023年05月09日 15:19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头条配图:向荣基金会项目学校吉林省吉林市(2223000)-20230509151404_爱奇艺

向荣基金会项目学校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金珠学校乡土课程“水稻的一生”。向荣基金会供图

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做有根的乡村教育”主题沙龙日前在京举办。截至今年4月,向荣基金会共投入超过1700万元,在湖南、甘肃、四川、河南等省的234所农村学校开展项目,设立1347个图书角、20间阅览室;开展了46场次乡土主题夏令营和冬令营,培育了30所乡土教育项目示范校,惠及7万余名孩子。

通过“滴灌式”资助、教育公益软性服务及长期陪伴,向荣基金会已形成以社区为基础的乡村教育综合支持体系。该基金会秘书长丁广泉表示:“乡村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是社会发展问题。我们尝试从学生还原到儿童及人本身去看需求,期待为儿童的未来奠定坚实的根基。”

从“滴灌”到项目体系

向荣基金会成立后,通过一线调研发现,不少乡村学校有硬件设施维修和改善的个性化需求,于是设立了第一个公益项目“欣悦成长”,为学校提供个性化、小微的硬件支持。

“欣悦成长”项目由学校自主申请小额个性化支持资金,向荣基金会拨款后由学校实施并提交验收报告。同时,根据走访中发现的学校整体硬件需求如打印机等,基金会统一购置配送适合不同规模学校的设备,直接进行物资捐赠。

在基础改善的个性化项目方面,向荣基金会倾向于对食堂、厕所、淋浴和宿舍等影响孩子的“生活件”进行帮助,往往用三四万元就可以得到校长、老师的认可,甚至撬动政府资金投入乡村学校。

“硬件支持既能快速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也帮助我们和学校建立起基础的信任关系。”丁广泉说。

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将这种资助模式称为“滴灌式资助”,“像毛细血管似的进入乡村教育的根部。”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向荣基金会意识到,仅提供硬件支持是不够的,乡村教育同样需要软性公益服务。

向荣基金会在项目点学校开展儿童阅读公益项目、教育信息化公益项目等,在硬件支持的基础上叠加理念、课程和活动等软性支持,以教师为干预核心,以学校课程和活动整体改善为主要内容,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此外,基金会探索开展“有根”的乡土教育,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了解学习家乡的自然风物、人文习俗和社会环境,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

这些服务构成了“乡土育未来”项目体系,让向荣基金会在乡村教育方面的探索变得丰满起来。

让乡村教育与乡村结合

“老师,什么时候再上乡土课?我们都很喜欢这门课程。”项目点学校老师经常被问这样的问题。乡土课程中,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一起劳动,一起分享,感受快乐。

向荣基金会乡土教育负责人于晓红带领一线老师建立了乡土课程自研团队,与高校和社会组织伙伴共同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对乡村教师进行系统性支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乡村社区中的各种人文及自然资源,设计融合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及配套相关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探索体验式学习、夏令营等方式组织行动,行动中的师生、同伴、亲子等关系促进社会情感发展,逐步增强孩子对自我、家乡的认同和热爱。

在山东曲阜,一所项目点学校打造了“小麦博物教室”,从学生家里借来农具摆放在教室里,供学生参观和学习。老师设计了一系列配套的乡土课程,让学生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参与小麦的种植与收割,体验丰收的喜悦。

目前,乡土课程成了向荣基金会教育公益项目的一大特色。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的评估报告显示,在乡土教育项目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展示的比例高达87.13%,喜欢上乡土课的学生比例高达93.22%,且79.66%的学生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乡土课程。

儿童阅读也是重点项目。2018年秋季学期起,向荣基金会将“有根”的教育理念与阅读活动相结合,支持乡村学校建立由儿童自主管理的、适合本地特色的班级图书角。在此基础上,向荣基金会又配备了进阶版的校园图书室。

项目点学校校长明确提出:“书不要怕学生给看坏、看烂,让学生每天可以借书看。”老师们深受鼓舞,放开手脚让学生们去阅读。“喜欢读书的孩子已经把班级图书角的书看了三四遍了,孩子们交流感想,探寻阅读的乐趣。”

评估报告显示,阅读项目中,93.72%项目点可以保证儿童的自由借阅,56.04%的学校设置教师领读课程或相关阅读兴趣知识引导课程,52.66%的学校设置为阅读服务的固定课程。

向荣基金会还重视将项目地的社工、志愿者和公益组织引入服务中,和一线社会组织合作,陪伴彼此成长,服务乡村学校;并引入大学生资源,支持教师开设乡土课程和开展活动,暑期开展阅读和乡土主题夏令营活动等。向荣基金会的教育公益正在与社区实现有机融合。

人的改变和发展

小洋曾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学生,怎样才能让他安静并专心学习?这成了老师一段时间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乡土课堂上,小洋竟然站起来主动发言,在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中,他有点害羞,又很高兴。这节课之后,小洋成了课堂上最认真听讲的学生,他还打算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要自己动手制作泡菜。老师感慨地说:“原来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爱的表扬。”

向荣基金会的公益行动不仅影响了儿童,更是影响了整个学校的老师、校长和社区,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氛围。

一位老师说:“开展乡土课程以来,我在想,也许可以通过申报市级课题,从而带动更多教师去做乡土教育。”另一位老师说:“当你看到孩子有进步的时候,你就会尝到甜头,孩子们喜欢老师,老师也体验到了成功。”

通过开展阅读活动,项目点老师王晓梅发现,阅读是补充孩子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王老师会在周末给孩子们定下阅读任务,原本有些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注意力慢慢被转移到生动多彩的图书上,慢慢地,孩子们的语文表达能力也稳固进步。老师们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增加了不少技能。

随着项目实施,学校发生了转变。丁广泉告诉记者,不少学校一开始接触向荣基金会时主要关注的是资金,但到了后期,他们更加关注教师支持等机会,希望进行教育创新,一些乡村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关系建构、自我表达等。

“让校长、老师、学生等参与主体发生改变,让他们成为项目真正的主人。”卢玮静说,“这不仅仅是项目管理的要求,还是项目的根本目标——公益中的人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力量、更有担当。”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5月09日   第 10 版)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