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岐黄园地

在校园播撒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种子”

2023年06月14日 14:07  |  作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陈晶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6月14日   第 05 版)

六月九日,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办的二○二三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示范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代金刚正在教同学们习练八段锦。

“同学们,练习八段锦对脊柱健康有很多好处。”“老师,您看我这个标本做得漂亮吗?”“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预防脊柱相关疾病吗?”……

6月9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办了一场如火如荼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这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指导举办的2023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示范活动。作为示范活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除了开展主题日活动,还开设了其他特色课程,举办了中医药游园会等,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

“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已连续开展3年。今年的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已在我国600多所中小学校陆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覆盖面显著扩大。”示范活动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介绍。

这样的景象,正是医卫界的委员们多年来一直呼吁并见证的。

▶▶▶从餐桌入手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山楂红果山里红,酸甜开胃吃饭香。炒炒山楂健脾胃,积食化食焦山楂。”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创作的第一首本草童谣“山楂”的部分内容,旨在通过童谣的形式将中医药文化与营养学知识向中小学、幼儿园推广。王宜认为,要传承发展好中医,必须营造浓的中医文化氛围。

“选择童谣为载体,我经过了多方的考虑。要让孩子们接受中医药文化,不仅要落在实处,体现生活中的细节,更要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童谣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将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勾起,打开的则是中医药文化广阔的天地。孩子们就像种子,生长、开花、结果,会将接收到的中医药文化与营养学知识传播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包括未来自己的子女、子孙,影响的将是几代人的生活。”数年来,王宜一直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鼓与呼。为此,她多次走进中小学,走到孩子们身边,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上餐桌活动。

王宜多次强调,中医药是我们中国人的根,要想传承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创新中医药,把“根”留住、把果结“实”,培养下一代至关重要。培养的抓手,她选择了饮食健康。

“饮食健康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学校,最重要的就是餐桌。通过让学生了解食物在饮食过程中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让学生在饮食过程中了解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能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逐步落到‘实’处。”作为“食疗”营养专家,王宜坦陈,多年的实践证明,从学生们的饮食健康和饮食习惯入手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课本”寄托国粹“大文化”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接受。中医药是一种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中医药文化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对建设‘健康中国’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身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东直门医院针灸二区、疑难病诊疗中心主任刘宁也积极呼吁并践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刘宁调研发现,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体验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融合,通过带孩子去野外采药、让孩子帮父母按摩保健穴位等方式,丰富课程的内容,可以提高孩子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但是目前,中医药文化与中小学课程的融合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虽然目前大量涌现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相关教材,但在教材设计、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仍需在实践层面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从而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小学课程中。”为此,刘宁建议,可以由中医药领域专家团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从而建立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课程师资队伍。另外,北京市有地坛中医药园、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中医科学院博物馆、故宫医药展馆及多处鲜药种植基地,均可作为课程实践基地。

“为了提高孩子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可以开展趣味实践活动,比如中医药文化探源、穴位按摩与站桩操、饮食与日常作息、中草药辨识等内容,以鼓励学生确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学校还可以搭建温棚、种植中药,通过染料手工课等方式寓教于乐。”刘宁认为,在未来,要更加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就应针对各学段特点,循序渐进、系统化设计适合小学教育的中医药文化课程及配套教材。对于教材编写和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应聘请中医药专业人员指导,以保障内容的专业性。同时应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定期聘请中医专家参与课程评估,给予指导意见。

▶▶▶传达中医智慧和养生理念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整体观、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未病等理念都与人关系密切。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将有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自然观。”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也一直在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积极呼吁。

张其成说,近些年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比如: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24个部门共同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行动重要内容之一加以部署推动;各地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数万余场,进一步增进了青少年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还应该继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不少学生现在还只停留在‘中医很神奇或中医很有意思’的感性认识阶段,对‘仁和精诚’等中医价值观念及健康养生理念的领悟匮乏,很多中小学生依然对中医药文化知之甚少。”张其成感慨。

比如,语文必修教材的古诗文中缺乏中医经典原文。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大医精诚》《伤寒论》等,其中不少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理念,尚未被纳入初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再比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缺乏物质保障和中医专家资源。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和开设中医课程,需要购买活动材料和聘请中医专业人士,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很多学校就不考虑或取消了相关活动和课程。

“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能少了物质保障和中医专家资源保障,相关部门应为中小学划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专项经费。”张其成进一步建议,在经费数额上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管理上与中小学其他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因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给学生增加负担。”张其成提醒,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将其融入语文、历史、体育等课本中,甚至可以跟课外活动包括体育、科技知识互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开设一些比较专业的课程,比如由中医专家讲课,探讨药食同源等实践。

在张其成接触到的学生当中,有些对中医药特别感兴趣,他们与人相处非常平和,不急不躁,甚至还有点儒雅气质。张其成认为,正是中医的观念方法,影响了孩子们的为人处世。“文化的目的是以文化人。希望孩子们在中医药文化的浸润下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有道德的人。”

编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