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为“一老一小”合力撑起“幸福伞”

2023年07月11日 10:22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头条配图: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社工在村庄开(2576156)-20230711101938_爱奇艺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社工在村庄开展养老服务 本报记者 顾磊 摄

不久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民生保障科科长赵银去包片社区走访,发现社区养老驿站提供的服务,有效满足了辖区独居老人行动不便、助洁等方面的需求。“政府在养老驿站、家庭床位等政策设计和服务补贴方面,大大提高了驿站的服务活力。”赵银说:“我更期待对‘一老一小’服务的整体政策布局,进行赋能、补充和提升。”

“一老一小”一头是“夕阳”,一头是“朝阳”,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

近年来,相关政策体系正加快健全完善;各级政协和政协委员为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开展调研并建言献策;社会力量发挥灵活和创新的特点,进行试点和探索。在这个领域,各方正在形成合力。

“一老一小”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测算,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目前各地老龄化进程不一。北京市老龄协会政策法规处处长宋晓磊透露,北京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是465.1万人,占比21.3%。

“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养老托育服务业发展,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之举。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一老一小”保障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为养老托育服务业提供纾困扶持,明确了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的目标。

四川是老龄化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在去年的该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吕琳提交提案《关于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建议》。去年11月,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的省长黄强领衔办理政协提案专题会议上,黄强表示,“一老一小”问题是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应用心用情用力为全省老人孩子撑起“幸福伞”。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多地的“一老一小”政策体系仍在持续完善之中。

接地气的行动和建言

“一老一小”是不少地方政协工作的聚焦点之一,也是许多委员们心头的牵挂。

江苏省政协去年7月召开了发展·民生专题协商视频座谈会,就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进行协商讨论。与会者聚焦如何打造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就科学育儿及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政协委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今年年初,四川省“两会”上,多位农工党界别政协委员建议发展普惠性养老及托幼服务。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副主委陆志明建议,养老机构可以差异化发展;省政协委员、农工党乐山市委会副主委钟怡则建议鼓励托育服务机构发展,出台扶持政策促进该类机构扩大覆盖面。

在广东省深圳市,首家“一老一小”友好型特色社康中心落地罗湖区水库新村,该中心在功能、设计、服务上下足了功夫,中心的诞生得益于罗湖区政协专题调研组28名委员的建言献策。

在深圳市龙岗区,区政协委员李文杰、凌臻俊、林良被聘为“一老一小”重点民生工作监督员,他们将实地走访调研相关社区,履行好监督员职责,为民政工作出谋划策。

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首个由区政协委员组成的家庭教育专业志愿服务队于近日成立,并启动“政协委员与您面对面探讨家庭教育”项目,帮助隔代亲子家庭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

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友好社区

社会组织较为灵活,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介绍,该院与龙湖公益基金会联合启动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项目今年将在北京、重庆、深圳3个城市的15个社区进行试点。项目在工作机制、标准化工具、类型化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工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模式。

龙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沈鹰介绍,社区老人不仅需要硬件服务,更需要社区关怀、生活便利性服务及心理支持。她希望通过试点项目的不断实践,总结出可推广的服务标准。

养老设施专家唐大雾对友好社区建设提出4点建议:一是注意标准,向上兼容不同老年人儿童,向下兼容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二是友好社区不仅仅是空间友好、设施友好,更应该是文化和服务友好;三是更应该强调社区面对变化和不确定的韧性力;四是更强调社区居民全生命周期和价值观。

“纵观‘一老一小’政策发展趋势,我认为,专业化、社区化、社会化是主要方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高华俊建议,建立养老、儿童服务的专业化业务培训网络;开展社区化的老年人护理需求等级评估和儿童需求的基线调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和儿童的服务平台,让社会力量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建立综合和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发挥较年轻老年人的作用,形成社区融合发展格局。

委员建言提升服务水准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建议,以老龄群体服务需求为靶心,让专业服务延伸向社区,让家门口的养老设施“可望又可及”,让社区养老服务“可靠、可持续”。

彭静还建议提升养老品质,并且探索“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公益慈善+社区互助养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社区+小家庭”等路径,满足老龄群体文娱体育、社会参与等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加大对托育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此外,还可引导社会力量重点提供差异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完善“普惠优先、市场补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建议加强建设养老托育职业队伍,除了完善培训认证体系,还应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一老一小”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支持养老机构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并提供多样化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托育职业队伍圈。

数字化手段正在得到更多关注。彭静认为,应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并制定统一的行业基础数据标准,为社区依托信息平台丰富智慧养老场景提供基础支撑;建议在日间照护中心等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中,逐步上线互联网医院、慢病取药等在线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也主张推广服务“一老一小”社区智慧应用场景,建议推进向城乡社区延伸的数字网络建设,全面推广社区智慧养老托育应用场景,助力城乡社区开展精准服务。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