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委员声音

做强产业链 加速产业化 推进现代化

2023年07月25日 11:3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7月25日电(记者 李元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日前,在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常委们建议,做强我们有优势的产业链,补齐短板,加速新兴行业产业化,不断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进程。

全国政协常委秦顺全:

做强北斗产业链 推动装备高端化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向全球开通使用,从此在全球导航商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表示,2022年,以北斗为主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增至55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精准农业、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UAV)等新兴技术的进步,发挥了基础性支撑作用。预计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对比美国GPS系统和欧盟伽利略系统,北斗产业应用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迫切需要做大做强我国北斗全产业链。”秦顺全说。

秦顺全举例道,以湖北为例,全省北斗产业完整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相关产业价值达469亿元,技术人才优势突出,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和资源。但在举国科研体制下,湖北的北斗发展定位依然不清晰。京沪鄂三省虽位列国内北斗技术创新能力前三名,但没有形成北斗前沿核心科技研发中心和旗帜效应。

“关键核心技术待突破。”秦顺全表示,卫星导航芯片作为北斗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基础器件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北斗产业的发展前景。目前,国产导航芯片虽已完全自主可控,且多款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但在功能集成融合方面的技术积累较为薄弱。此外,“北斗+”产业化牵引能力不强,相关标准缺失,国际话语权不强。

如何解决上述难点痛点?秦顺全建议:一是构建以北京应用研究为主和以武汉基础研究为主的双科技研究中心模式,由新组建的中央科技委员会牵头,以攻关“卡脖子”技术为目标,明确各省各区域的主攻方向,整体提升我国北斗科技发展速度。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政策,设立通导遥一体化芯片专项资金,加速研制和突破;引导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夯实关键技术研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北斗应用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系统建设,明确风险责任、收益边界,加强绩效评价,形成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三是加大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力度,将北斗监测大数据纳入国家大数据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北斗大数据平台,将国有资产建设的北斗参考站网络大数据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充分共享,提高北斗大数据资源的质量、效率和价值。四是完善产业配套,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产业配套方面,协调形成结构合理、可持续性的资源配置,在运输管理、边境监控、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精准农业、民航基础设施等政府部门和机构中,率先采用北斗卫星导航服务,通过政务领域示范应用,增强产业集群集聚和示范推广效应。五是加强北斗相关标准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从推动大型央企、国企入手,形成所在行业相关北斗应用的团体标准、行业标准,进而升级完善成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由此建立覆盖全面、科学合理的北斗高精度应用标准体系,推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进行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推动北斗应用及北斗标准“走出去”。

全国政协常委刘艳:

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大有可为

2019年12月6日,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将生物天然气纳入国家新型能源体系。随后,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国家对生物天然气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在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艳看来,我国生物天然气产业与国外相比,技术路线类似,在传统吸附法脱碳上和国外相当,但是,在膜法脱碳上落后于国外一流水平,在技术规范、新技术应用、分析检测方法上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生物天然气技术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全国不乏成功且颇具亮点的项目,但多数试点产气率并不理想,工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的大型工程屈指可数,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刘艳举例道,在农村沼气建设与运营方面,大部分地区由于缺少系统性规划,产业发展缓慢且散乱,无法形成完整的生物天然气产业链,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与调度。再如,在生物天然气产业化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拉动机制、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可观的盈利能力,产品消纳存在市场壁垒,产业发展缓慢。

为此,刘艳建议大力发展生物天然气技术产业模块化。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实施模块化、标准化路径,城乡互动,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生物天然气发展。由于生物天然气市场“重建设轻运营”现象普遍存在,要切实把握产业发展规划“蓝图”的落地至为重要,探索区域模块的系列开发与推广。如,以县域模式为标准,逐步打造出村级、乡镇级、县域级模式,并探索市级、省级生物天然气产业化模式,建立各类区域模块标准,带动产业模块化发展。

“加大科创研发力度,推动生物天然气产品多功能产出。”刘艳说,如,打造区域天然气管网新型能源联动体系,融入新能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拓展绿氢与储能业务应用场景。构建以生物天然气和氢气等可再生燃气替代天然气的多气互补、协同增效、清洁低碳、产储输供并举的多元供应体系;建设生物天然气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新能源及其装备的制造公司与供应平台。

刘艳同时建议,率先探索在长三角开展绿色生物天然气认证体系。欧美等国是生物质能源发展最成熟、最广泛、规模化应用程度最高的区域,借鉴其经验,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协调第三方或行业协会搭建认证平台和相关体系建设。

最后,刘艳提出,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明确生物天然气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现代能源体系及能源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以更高层次、更广视野定位生物天然气在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和能源低碳转型中的战略作用。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