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推动中国精神的国际表达

——访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

2023年08月07日 13:46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诗忆东坡》剧照

■ 编者按

从14枚印章里追忆东坡留存于世的多面人生底色,悠悠古琴、巨幅古画中舞不尽千载诗情,苏东坡的思想精神穿越时空缓缓而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出品的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日前在上海首演。这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自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破圈”以来,充分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部探索之作。《诗忆东坡》的创作初衷与定位是什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深挖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有哪些新探索?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

记者:首先请您谈谈《诗忆东坡》的创作初衷与定位。

景小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创作《只此青绿》《诗忆东坡》等所始终坚守的初心。《诗忆东坡》是继《只此青绿》之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对古老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充分发掘整理,也是一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手段、现代审美理念紧密结合的探索之作。相比《只此青绿》,《诗忆东坡》在表达方式上更加面向国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眉山三苏祠时曾指出,“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苏东坡的出众才华、家国情怀和旷达精神,是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用创新的形式和思维在舞台上表达,是希望让东坡精神得以更广泛传播弘扬,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人的有益之举。因此创作之初对《诗忆东坡》的定位,就是要创演一部具有现代性与国际性的中国舞台艺术作品。

出于作品的初始定位,这部剧选择了具有海外艺术背景的核心主创。总编导沈伟、音乐总监陈其刚、编剧郭长虹、灯光设计萧丽河和书法设计杨涛等,都是业内成就卓著且认真负责的艺术家。演员团队也是精挑细选,长时间认真磨炼,始终保持业务精湛。创作团队更是深入基层、严格把关,致力于创作精品。主创团队深入四川眉山等地采风学习,翻阅研磨大量宋代相关典籍,定期开展艺术讨论和交流。同时还邀请专家团队保驾护航,冯双白、张晓凌、郑晓莘、吴洪亮等各艺术领域专家都为作品的准确表达和精彩呈现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真知灼见。

记者:您曾谈到,《诗忆东坡》重在表现东坡精神,而不只是东坡故事。这部作品在内容、形式上有哪些新的探索?

景小勇:《诗忆东坡》继承对外文化交流的传统,思考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对标国际市场和国际审美的表达,向世界介绍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部剧共分为六幕:“事如春梦了无痕”“千古风流人物”“夜来幽梦忽还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且将新火试新茶”“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部剧以诗词为线索,以舞蹈为语言,辅之以音乐、书法及舞台艺术手段,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个层面与多种形式,但其基本语汇是现代舞,涉及中外艺术形式融合表达的问题。特别是《诗忆东坡》的主题是东坡精神,不只是东坡故事。精神本身是抽象的,舞蹈本身也是抽象的,这就决定了《诗忆东坡》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所使用的形式都具有较高艺术性,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审美基础,特别是对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有所了解,对舞蹈艺术有所认识,才能更为准确地捕捉到这部舞剧的核心与精髓。

现代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国际化的新时代背景下,用符合国际视野的现代舞艺术形式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求向世界观众呈现一个心境旷达、济世爱民、笑看人生的真实东坡形象。《诗忆东坡》是在向世界讲中国故事、讲中国人,以实现交流互鉴、美美与共,因此其所呈现的现代舞形式,受限于国内观众的了解、接受程度和接受习惯等,在一定时间内也许不会像《只此青绿》那样受到广泛接受和喜爱,这可能是正常的事情,但这一步必须要走。

记者: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服务于对外文化交流。在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鉴方面,您有怎样的思考?

景小勇:提高站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国有大团的艺术担当和艺术责任。因此,东方演艺集团在创作方面,始终将作品作为文化传承发展的全面体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开放包容,无论纵向的时间维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推动中国精神的国际表达,还是横向的现代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推动外来文化本土化,都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实践。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严谨认真、负责任的创作态度,积极探索舞台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作为“文化使节”和“文化名片”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新的时代履行新的文化使命,我们愿意当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试验者、探路人、垫脚石。

本报记者 张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07日   第 12 版)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