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国企

有景 有矿 有未来

——带你走进不一样的鞍钢集团

2023年08月08日 11:15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钢铁铸洪流。钢铁浇铸了时代的脊梁,更凝聚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强国梦。坐落在辽宁半岛中部的鞍山市,跟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一样,看起来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城市,但因为它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让其与众不同。

鞍山因鞍钢而出名,一个企业就是一座城市。代代鞍钢人守护着这里,支撑着中国工业的基础。近日,记者来到鞍钢集团,不仅见证了与绿水青山共生的鞍钢集团,也见证了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一个侧影。

有景——昔日排岩矿 如今碧绿装

盛夏时节,站在擢秀园南侧的山坡上,映入眼帘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草地成片,有梨园、葡萄园、火炬树园、丁香园,各有特色。清风掠过,花海起伏,大片的格桑花随风摇曳,宛如一张天然的彩虹地毯。不听介绍,难以想象,这座45万平方米的鞍钢矿业生态园,是以前大孤山铁矿的排岩场。

大孤山排岩场是一座见证鞍钢发展历史的矿渣山。从日伪时期开始倾倒废铁渣,到20世纪80年代,那里已经形成了一座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高47米、总存储量近亿吨的矿渣山,风裹挟着渣尘漫天飞舞,被人们称为“北大荒”。

“春天看花、夏天看草、秋天看果、冬天看青。”鞍钢集团新闻发言人、党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告诉记者,现在的矿渣山已经不满足于植树造林,更注重季节性和观赏性,花草树木搭配有序,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花色,实现了把四季美景印在矿渣山上。

矿山修复过程并不容易。“渣山环境太差了,土壤板结十分严重,仅靠铁锹根本铲不动,很多时候都要配上锤子和钳子,几个人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每种一棵树,至少要挖1立方米的坑,至少需要1立方米的土,超过38万棵树,就是近40万立方米的土啊。”当地一位工作人员说。

怎么办?当时最大的挑战是水、土皆无。为解决土的问题,他们弄来尾矿土,加入保水剂,用编织袋或者柳条筐装好,把树苗栽到里面,再连筐带树一起放入石头坑。为解决水的问题,他们在车拉、人抬、袋装过后发现:山上没水,但山底矿坑里有啊!于是,矿坑里的水被引到山上,灌满了蓄水池,既解决了矿坑渗水问题,又满足了绿化用水的需求。解决了水、土、苗的问题后,树木成活率也从65%提高了95%。这么一干,就是将近20年。

经过持续不断地平整、回填和复垦,鞍钢矿山生态园里栽植了20多个品种的绿化类和观赏类树种,开辟梨树园5万平方米,李子园3万平方米。“现在每年能摘水果7万多斤,大家吃了都说甜。”“再过几天,南果梨就要成熟了,那可是我们辽南特产。”现场负责人说道。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连发5组卫星对比图,亮出“中国过去10年变化”,鞍钢集团矿山生态保护成果入选卫星对比图。可以说,大孤山铁矿排岩场边坡复垦模式为后来其他矿山边坡的复垦提供了实例,成为典范,使昔日尘土飞扬的排岩场、尾矿库成为风光秀丽的多功能生态园。

有矿——是“口粮”更是“话语权”

“口粮”短缺是中国钢铁业高质量发展之痛。多年以来,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持续保持在80%以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铁矿石花费约1281亿美元,在铁矿石价格更高的2021年,更是花费了1847亿美元,进口金额仅次于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原油和食品。正因为如此,重组后坐拥辽宁鞍山、本溪地区这条中国最大铁矿带,资源储量占全国16%的鞍钢集团,科学规划了钢铁、矿业“双核”发展战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加速推进一批铁矿开发和扩产项目,加快建设世界级铁矿基地。

大孤山铁矿场位于大孤山镇东南,是鞍山最早开采的铁矿。从1916年至今,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大孤山从一座高280米的矿山开采到地下286米的矿坑,矿坑长1620米,宽1200米,占地面积为10.6平方公里。

记者站在露天矿场的封闭圈外,远眺这座亚洲最深的露天铁矿时,内心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感。整个矿坑呈倒金字塔形,在一层薄雾的笼罩下,矿坑深不见底,矿坑周围的山体上是一圈圈蜿蜒的矿道,远远看着又像整齐的梯田,上面奔跑的汽车看起来像甲壳虫。

据说,大孤山铁矿的矿坑可以塞得下十几座能坐9万人的体育场。

正如鞍钢集团董事长谭成旭所说,鞍钢集团是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钢铁市场承压之时,矿业成为鞍钢新的利润增长极。今年1月至4月份,矿业板块的利润贡献率超过80%。在国际矿价高涨时,它又是鞍钢平抑钢铁供应链波动和行业周期风险的“稳定器”。

当前,作为钢铁工业的“粮食”,铁矿资源保障已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谭成旭表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鞍钢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从鞍钢自身看,铁矿资源优势明显,并且拥有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完整产业链。

此外,鞍钢齐大山铁矿在业内声名赫赫。山“倒着长”,纵横数千米,矿坑深270米且将继续扩深至450米。累计捧出4亿吨铁矿石的齐大山,曾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铁矿山,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的源头就在这里。

目前,鞍钢18个项目入选“基石计划”,其中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并按节点推进,如“基石计划”重要项目、国内最大单体地下铁矿山——西鞍山铁矿已开建。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开辟绿色通道,该项目六大类40余个要件办理时间缩短29个月,刷新了国内新建矿山项目要件办理时间最快纪录。该项目投资229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年产千万吨级的世界一流地下铁矿山,为我国贫铁矿资源绿色高效开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鞍钢年产铁精矿突破5000万吨,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五,今年上半年生产铁精矿2678.22万吨,同比增长2.59%,再创历史最高纪录,成为维护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压舱石”。

有未来——走在钢铁数字化路上

钢铁行业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之一,是制造业“脊梁”、工业“粮食”。

钢铁行业遇上数字化,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走进鞍钢集团5G+智慧炼钢集控中心,记者看到,依托5G+工业互联网,鞍钢集团正在全面推进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制造已初见成效。控制室内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屏幕观察着炉火亮度与形状,判断炉渣情况,智慧炼钢系统让职工们拥有了“透视眼”和“数字大脑”,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还提高了炼钢效率。从冶炼生产到市场销售,从提升质量到提升效率……现在的鞍钢,“很智慧、很透明”。

“智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集群应用等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冶金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和自适应、自决策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用户服务、供应链一体化协同应用,实现智能决策、智能管控。

“透明”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实现对用户服务的透明化,实现从订单到排产、工序流转、过程管理、产品追溯、用户服务等全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化,提升产品管控和用户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全流程过程管控透明化,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实现生产进度可视、安全库存预警、异常提醒、多维度报表、数据统计分析、质量追溯等,达到提质和降本增效的目的,全方位提升企业管理和服务能力。

工作人员举例说,传统的炼钢操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依据操作者的经验来判断炉内钢水的形成程度以及产生炉渣的情况。这种“经验炼钢”的操作模式,学习时间长,不仅难以保证多批次产品质量统一,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摆脱“经验炼钢”的操作瓶颈,鞍钢集团积极开展“智慧炼钢”技术攻关,将炼钢过程交给计算机“算法”和相关设备,依靠动态模型实时计算钢水温度以及碳含量等数据,实现了全过程动态自动控制的“一键炼钢”。

近年来,鞍钢集团不断加快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企业场景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聚焦智慧管理,实现业务在线监管与风险防控。通过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建成“三重一大”等7套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协同共享,支撑国资监管数据在线采集与业务的在线监管。

聚焦智慧运营,实现内外协同响应。建成钢铁产业一体化经营管理与制造管理模式及系统平台,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集中一贯制管理、多基地协同制造、对内高效协同和对外快速响应。

聚焦智能制造,实现稳产高产与提质增效。围绕“钢铁、矿山、钒钛”生产长流程管控,自下而上逐层开展智能装备、智能单元、智能产线及智能工厂建设。截至目前,各子企业3D岗位机器换人率、产线自控化率、操作室集中化率等主要指标全线飘红,同比实现大幅度提升。

无论是百里矿山还是沸腾炉前,无论是火红轧线还是后台办公,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数字化为企业带来的喜人变化。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8月08日   第 05 版)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