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洪水退去温暖依然

——社会爱心力量支援京津冀灾后重建剪影

2023年08月16日 16:23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截图_20230816162232

连日来,武警河北总队保定支队组织官兵在涿州中学开展清淤工作,为学校如期开学做好准备。新华社发

京津冀洪涝灾区的洪水逐渐退去,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将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在政府部门全力推进抢险修复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公益组织也纷纷以多种形式,凝聚起更多爱心力量,助力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工作加速推进。

安置点建起“爱的安全家”

8月10日,已过立秋,但大雨过后,水汽蒸腾,闷热的感觉依然如影随形。

位于涿州市西秧坊民族小学的安置点,一群年轻人正在抓紧时间完成洗浴系统的安装工作。他们中,有设备厂家的技术指导、来自爱德基金会的救援队员,还有前来帮忙的热心村民。

烈日下,豆大的汗珠不停滑过脸颊,头发和衣服早已湿透,但每个人手里的工作都未曾减慢一分。大家分秒必争,只为尽快让安置点的居民们洗上热水澡,满足基本的卫生健康需求。

“洪水过后,村民们陆续返回家中清淤打扫、整理物件,一天下来汗水如注,一身泥污地回到安置点,能够洗上一个热水澡,将是对疲惫的身心最大的慰藉。”忙碌之余,爱德救援队队员崔亚洲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亲历过各类大小不一的灾害救援,开展灾后调研时最深的感受就是,个人及环境卫生对于受灾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基于此,爱德基金会与救援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此次京津冀洪涝灾害救援的行动中,“爱的安全家”洗浴帐篷项目落地西秧坊民族小学安置点,崔亚洲和队友们长久以来的心愿终于成为现实。

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调试和安装,当晚大约7时许,一顶12平方米的洗浴帐篷稳稳地立在了安置点的空地上,深绿色的外观,顶部“爱的安全家”五个大字,让人看了尤为安心。

“帐篷内被分隔为一个个独立空间,每个空间均配备一个淋浴花洒,前后左右共有8个窗口用来换气通风。”崔亚洲介绍说,这两套洗浴系统外接水源,由空气能支持持续供热,按照统一的标准温度,可供12个人同时洗浴,不仅节能,而且环保。

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洗浴帐篷让夜晚的安置点一下子热闹起来。

“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由家里人陪着来到帐篷里洗浴,老爷子边洗边哼起了小调。”眼见每位走出洗浴帐篷的村民全都焕然一新,崔亚洲和队友们喜在心头。为防止有老年人不慎摔倒,他们特地安排专人定时清理地上积水,并且设定了男女使用的不同时段,安排志愿者值班。

安装后的第一个晚上,3小时左右,共计百余人走进洗浴帐篷,一扫连日来的泥泞与疲惫,大家纷纷感叹:“比以前在家里洗得还舒服!”

“虽然辛苦,但全都值得”

清障排涝、保电供水、架缆通信、清淤消杀……洪水过后,无数人日夜兼程,奔波在过渡安置和筹集、运送物资的道路上。

北京门头沟区千军台村,是本次受灾中最后通车的村落。8月11日,距离首次进入村子相隔4天,绿舟救援队再次携手北京爱心守护慈善基金会等爱心力量,为留守在村里的乡亲们送去急需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途经109国道门头沟段,路旁,丁家滩村的牌楼醒目地屹立在桥头,在浑浊泥泞中为行进的人们指引着方向。

“牌楼目测有四五米高,洪水暴发时几乎全被淹没。”10多天前,绿舟救援队队员刘西宾曾和队友携带两艘冲锋舟,在丁家滩村转运受灾群众,帮助打通推进道路。如今远远望去,当时淹在水下的红色立柱,仍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桥梁坍塌、路基损毁,平时开车仅需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千军台村,当天却走了近3个小时。满满两车的爱心物资,都是根据村委会提出的需求清单,由绿舟救援队和北京爱心守护慈善基金会精心选择采购。

得知要再次奔赴千军台,队员李淑凤特意在出发前一天,精心准备了炖肉和戗面馒头,还有的队员带去卤蛋、鸡腿、苹果、桃子等,尽可能地想让受灾多日的乡亲们补充些营养、改善一下伙食。

此前,绿舟救援队曾在进村道路打通后,与山猫车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第一时间进入千军台,给乡亲们送去自热饭、发电机、食用油、消毒用品等物资。刘西宾的老家就在千军台村,连续多日坚守在救援一线,他因膝盖肿痛不得不架起双拐,饶是如此,救援的脚步也不曾停歇,谁也拦不住。

一路奔波终于抵达千军台,看着救援队的汽车开进村子,很多村民边擦眼泪边念叨:“宾子又带着人,回来给大家送东西了。”

卸下物资已近中午,村里的大姐为队员们拎来一壶壶热水,热心地帮大家泡好方便面。吃过简单的午餐,队伍继续出发,带着剩余物资前往第二站物资发放点斜河涧村。

“临走时,村里的老大娘拉着我们的手,流着泪不停地说着谢谢。”刘西宾哽咽着对记者说,看到乡亲们全都平安,衣食住行有了着落,“十多天的救援虽然辛苦,但全都值得。”

撑起“半边天”的孩子们

8月9日,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镇三义路社区爱心餐援助站内,5口大铁锅同时开火做饭。在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建东的调度下,一个个身穿“志愿红”马甲的忙碌身影有条不紊、各司其职。

本次灾情发生后,1500余名受灾群众被陆续转移安置在社区内的涿州二中,但学校食堂正在改造,无法提供用餐服务。

得知消息后,王建东立刻带着大家开始筹备社区爱心餐援助站。选址、搭灶台、招募志愿者、采买各类食材……仅过了一天,8月4日晚上,三义路社区爱心餐援助站正式启用。

援助站发出志愿者招募信息后。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来了50余人,其中有不少年轻的面孔。

“我们一共招募了195名志愿者,除了掌勺的大师傅是有经验的大爷大妈,其中150人是暑假在家的涿州籍大学生,女生帮着洗菜切菜,男生搬柴火送饭。”王建东介绍说。

连日来,择菜、洗菜、配菜,主灶、送餐、派餐,志愿者们分为三班,在爱心餐援助站和集中安置点之间忙碌穿梭,确保每名受灾群众都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中午11点半左右,志愿者们抬着做好的饭菜,准时前往500米外的涿州二中安置点。王建东告诉记者,除了该安置点的千余名受灾群众,爱心餐援助站还负责保障华谊楼安置点和150名救援、环卫人员的用餐,“平均下来每顿饭需要备餐1600份,最多时超过2000份。”

如此庞大的备餐数量,志愿者们背后的辛苦不言而喻。但不管是平时准备食材,还是凌晨搬运救援物资,其间没有一个人喊累或休息。

几天下来,年轻志愿者和受灾群众相处成了一家人。“感谢这些孩子们,撑起了援助站的半边天。”王建东说。

“救援队的救援队”

眼下,涿州市通信、供电、燃气正在逐步恢复中。

距离涿州火车站不远处的一家酒店,是南京蓝豹救援队的临时驻扎点。此次救援中,这支队伍帮助转移了102名受困群众,并向其他救援队提供了免费修船服务,被业界称为“救援队的救援队”。

南京蓝豹救援队队长郭伟告诉记者,河南水灾救援期间,大量救生船报废在路边,“其实很多是小问题,修一下还能继续派上用场。我们这次为大家补艇、修发动机、换螺旋桨,总共修了近100条船。”

对救援队而言,发动机的价值动辄超过两万元。在发动机修理方面,63岁的蓝豹救援队队员王根成凭借修理技术“一战成名”,多台棘手的机器经他维修后恢复正常。

洪水退去后,一些救援队在开展消杀工作时,也慕名将弥雾机之类的机器送来修理。就在几天前,王根成帮助胶州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修好了一台弥雾机,使其得以继续在涿州的消杀工作中出一把力气。

记者了解到,由于涿州的水电网尚未完全恢复,信息传递困难,留在当地的南京蓝豹救援队因此承担起一份与物资捐赠有关的工作——帮助捐赠方寻找和对接需求方。

“通过涿州的志愿者群,我们能够获知很多社区的需求信息,在实地查看确认属实后,会向捐赠方申请相应的物资种类和数量。捐赠方审核、确认后,将物资发至指定地点,随后救援队到接收点处理相关工作。”郭伟介绍说,目前,南京蓝豹救援队已经对接多项捐赠物资,覆盖塔照村、葱园村、双塔街道等地。

此外记者还获悉,8月12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首批价值296万元的救灾物资发往涿州,该批物资将为涿州当地学校初(高)三学生复课、居民帮扶及救援工作提供支持。

采访中,久违的阳光重又洒向京津冀洪涝受灾地区,奋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眼中充满了希望。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