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政协历史

“老底子”焕发“新活力”

——江苏太仓市政协创新文史工作见成效

2023年08月17日 10:27  |  作者: 通讯员 游洋 刘志婷 本报记者 江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年来,为更加系统地保护好地方历史记忆,江苏太仓市政协连续两届接续推动《太仓“老底子”》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先后编撰出版《太仓“老底子”》4辑20册近500万字。

7月19日,太仓市政协举行了《太仓“老底子”》丛书发布会。“这是一部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准、高品位的系列丛书,具有权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读性,值得阅读、研究、品赏。”一经发布,这部全景式反映太仓人文历史老底子的精品力作就收获了广大政协委员、市民读者的喜爱与热捧,也让“老底子”焕发出“新生命”。

▲太仓老街景——新华街

▲太仓老街景——新华街

久久为功 守正创新

着力打造文史精品

太仓自古人文荟萃、积淀深厚,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娄东文化。然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与发展,很多源自农业社会的“老底子”色彩在慢慢消退,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淡化。

“老底子”是太仓及周边地区的方言,泛指原有的基础、底细以及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事物、做法等。

“留住文化之根、守住历史之脉,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发掘保存城市过去的“老底子”,2017年底,经十四届市政协主席邱震德提议和主席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分管副主席牵头,文化文史委具体实施,组织对系统性传承保护太仓传统文化开展前期调研。

“前期我们通过单独走访、集体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地方文化文史专家、学者以及市档案、史志、文化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又赴多地开展走访调研,最终决定以太仓‘老底子’为名,编辑出版具有太仓地方性特征的文化文史丛书。”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李永川表示。

从书名开始,就体现了丛书的编辑是一次娄东文化的薪火传递,尤其注重其系统性、历史性、严谨性。

自丛书启动编辑至正式发布,历时5年之久,两届政协接续发力,两任政协主要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把《太仓“老底子”》丛书编纂作为政协的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策划、久久为功,发动聘任了一批专家学者、文史爱好者投入丛书编撰整理出版工作中,着力打造文史精品。

至2022年底,《太仓“老底子”》丛书共出版了《太仓老街桥》《太仓老民居》《太仓老学堂》《太仓老家生》等4辑20个专题,近500万字,涵盖了太仓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逸闻趣事、精英贤达、人文遗址等。

▲1981年,太仓城内开通交通车辆,方便了进入县城的旅客。(图片选自《太仓“老底子”》丛书)

▲1981年,太仓城内开通交通车辆,方便了进入县城的旅客。(图片选自《太仓“老底子”》丛书)

深挖特色 讲好故事

留住历史文化之根

翻开《太仓“老底子”》丛书中的《太仓老农具》一书,一张张老照片仿佛让人回到了农耕时代,看到了老太仓人劳作生活的动人场景。

而这些农具的照片都是该书的作者王雪昌挨个去农户家中搜集、拍摄的。“虽然都在太仓,但不同的乡镇之间使用的农具也有所区别,都需要一一去对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记录下来。”王雪昌说。

王雪昌曾是太仓市政协常委、文史资料特约撰稿员,包括《太仓老农具》在内,共负责《太仓“老底子”》丛书3个专题的撰写工作,“每一个专题基本上都要耗时一年左右的时间,收集大量的资料、走访大量的人、再经过多人多次的打磨修改,从而确保录入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史、每一个画面都能够充分反映太仓特色,并兼具历史性、严谨性和可读性。”在王雪昌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台电脑、6个硬盘,里面不仅储存着王雪昌奔波于各地收集的珍贵素材,更承载着其对文史工作付出的心血与热爱。

包括王雪昌在内,共有130多位专家学者、文史爱好者参与到《太仓“老底子”》丛书编撰过程中。

“(太仓市)政协在报纸上发布了征稿启事,很多文史爱好者都纷纷投稿,还有儿子整理了父亲的遗稿给我们发过来。”丛书执行编辑陆钟其说,《太仓“老底子”》的编纂出版对于一些历史记忆的挖掘是抢救性的,里面一个个雅俗共赏的故事,传递出历史文化和人文思想的力量,不仅为太仓积聚了一份系统的、完整的历史文化财富,也为世人认识、了解、宣传、建设太仓提供翔实可靠的历史依据和深厚丰富的人文史料。

发挥优势 赋能发展

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太仓“老底子”》丛书出版后,如何让书中的乡愁、记忆与力量,由500万字的沉寂书海,走到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的心窝里?

今年以来,太仓市政协创新开展以“寻太仓‘老底子’画最大同心圆”为主题的活化利用和宣传推广活动,出台了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太仓老习俗评弹演出、老手艺网络直播、“从‘老底子’看‘今朝’”调研寻访、手语“老底子”沙龙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文化展示展演、互动交流、参观体验、宣传推广、协商议事等活动,有效扩大了传统文化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促进了《太仓“老底子”》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太仓市政协主席赵建初表示:针对不同人群,我们也推动不同部门采取不同方式,力争让太仓“老底子”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到、看到。面向广大市民,市图书馆、博物馆推出了专题书展和“光阴故事·太仓‘老底子’”展览;面向特殊群体,市残联推出了“手语老底子”;面向青少年,市教育局将以“老底子·老学堂”作为开学第一课,开展“爱家乡·爱学校”教育。

近日,位于太仓市沙溪镇新北街北弄口的“时光穿梭巷”正式亮相,灶头画、复古海报、老式挂历、沙溪老照片等复刻着太仓人点点滴滴生活记忆的街景吸引了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拍照;在城厢镇永丰村独溇小海水杉林下,一袭旗袍、一把琵琶,素指轻拨、浅唱低吟,青年评弹演员以一曲评弹讲述太仓“老底子”的故事,让市民在自然中感受文脉肌理、体悟太仓气质……

全方位、多维度的宣传,也让太仓“老底子”圈粉无数。一名太仓籍扬州大学历史系学生还特意联系上市政协,希望未来能够参与到太仓的文史工作中。

近年来,太仓市政协紧密结合自身专长,不断放大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贡献了大量“亲历、亲见、亲闻”的文史资料研究成果,建设了文史馆、书画室、委员书屋等一批文化阵地,聚焦“文化太仓”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协商建言、凝聚共识,为太仓文化事业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太仓“老底子”》丛书,正是太仓政协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一个缩影。

“接下来,太仓市政协还将不断发挥政协优势,坚持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为城市形象宣传、项目人才招引、文旅产业塑造、城市能级提升等提供强大助力,为太仓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贡献政协力量。”赵建初表示。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