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博物志 市场 鉴赏 人物 古玩

首页>收藏>资讯

西辽河文化研讨会在内蒙古通辽举办

2023年08月23日 16:38  |  作者:付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通辽8月23日电(记者 付裕)日前,西辽河文化研讨会在内蒙古通辽举办。据了解,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中共通辽市委员会、通辽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通辽市委宣传部承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比较视野下的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与发展”。

微信截图_20230823163752

本次研讨会是继2022年对西辽河文明开展初步研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促进学术交流,深入挖掘西辽河流域文明的内涵与特质,比照黄河、长江流域文明,在更大范围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机制与道路。

通辽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奇·达楞太在致辞中介绍通辽市文物考古工作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定期举办“西辽河文化研讨会”就是要搭建一个学术研讨、深化交流、集思广益的大平台,形成更多创新性、融合性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力、地区影响力,把“西辽河文明”这张“人文名片”擦得明亮,叫得响亮。通辽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西辽河文化蕴含的通达求变的创新基因、兼收并蓄的开放理念、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同根同源的家国情怀,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赋予西辽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新的历史使命,努力谱写“西辽河文明”新时代的壮丽诗篇。

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曹建恩表示,在西辽河流域1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00多处文化遗产灿若星辰。红山、哈民、南宝力皋吐等遗址的发掘,展现出先民叩石垦壤、刀耕火种的历史画卷。“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夏家店下层”等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的建立,确立了西辽河文明独立起源、连续发展的历史地位。牛河梁、东山嘴等大型礼仪建筑的发现,红山文化崇玉重礼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因素,展现出这一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证明:自距今5800年以降,在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和西辽河流域社会文化发展比较先进的地区,已经相继步入早期文明殿堂。今天我们相聚在西辽河畔,一同分享西辽河文明研究最新成果,立足北疆文化,着眼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在更广阔的时空视野,一同阐释中华文明起源的内蒙古贡献,让古老的西辽河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国春表示,通辽地区丰富的考古遗存和文化遗产资源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以哈民忙哈遗址、南宝力皋吐遗址为代表的西辽河流域史前文明到吐尔基山辽墓、陈国公主墓所反映的北方草原民族历史文化,丰富的考古材料实证了通辽地区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的重要实证。西辽河流域作为各北方草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其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明确,希望大家围绕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广泛交流,深入开展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等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对比研究,将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紧密结合,深入研究阐释考古材料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之路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