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艺文

文化修养与艺术思维

2023年09月26日 10:14  |  作者:陈姝延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23日   第 07 版)

所谓广泛的文化修养绝不是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完全掌握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到美洲的各种不同文明的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只需要精选出一部分以供学习就足够了。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选出的必须是最优秀的部分。我始终对这种选择表示怀疑:选择希腊的色诺芬而遗漏中国的孔夫子,虽然我从来没有彻底读过他们的原著。雄心勃勃的自由教育计划确实应该压缩,限定地研究两种重要语言中所包含的某些文学作品。

——(英)怀特海

怀特海对“广泛的文化修养”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所谓广泛的文化修养,并不是让学生通读人类文明的所有成果,阅读“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到美洲的各种不同文明的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这就需要能够精选出最重要、最优秀的一些部分。书目选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读什么,永远是阅读的基础性问题。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选出的必须是最优秀的部分”,一直也是新教育实验在书目研制方面的指导思想。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已经先后研制了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包括幼儿、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父母、企业家、公务员等)、中国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包括中小学所有学科的教师、学生阅读书目)和中国中小学项目学习阅读书目(已经完成传媒、戏剧、电影、地球、植物、考古、航天、音乐、心理等)。有意思的是,怀特海特别强调了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认为如果只选择了希腊的色诺芬而遗漏了中国的孔夫子,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我们在选择书目的时候,也特别强调应该考虑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价值维度等,确保阅读书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确保选择书目的经典性与可读性的统一。从阅读数量上来说,少而精比多而滥无疑更好,尤其是对于进入精确期的学习阶段来说,更是如此。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传授思维的艺术:即形成清晰概念并适用于直接经验的艺术,凭直觉领悟一般真理的艺术,检验各种推测的艺术,以及通过推理一般真理应用于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特殊情况的艺术。此外,科学表达的能力也是必需的,以便能从一堆乱麻般的概念中清晰地阐明有关的问题,并对重点给予足够的关注。

——(英)怀特海

怀特海认为,科学教育的特点是把思维建立在直接观察上,而技术教育的特点则是把思维转换成手工技艺,把手工活动转化为思维。科学所唤起的思想是一种逻辑思维,其中包括发现的逻辑和被发现的逻辑,发现的逻辑一般是归纳的逻辑,即权衡各种可能性,抛弃不相干的细节,推测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被发现的逻辑一般是演绎的逻辑,是对特殊事件的推论演绎。数学也是一种演绎推理,适用于相对比较复杂的数、量、空间等领域。所以,科学教育的关键就是传授“思维的艺术”,包括“形成清晰概念并适用于直接经验的艺术,凭直觉领悟一般真理的艺术,检验各种推测的艺术”,以及“通过推理一般真理应用于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特殊情况的艺术”,概言之,就是掌握归纳法与演绎法,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堆乱麻之中理清头绪,把握要领,抓住重点。

教育应该在研究中开始,在研究中结束。毕竟,教育从整体上来说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做好准备,去迎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经历,用相关的思想和适当的行动去应对每时每刻发生的情况。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么它一定是错误的。因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英)怀特海

这段文字是怀特海在论述浪漫、精确、综合运用这个节奏性循环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时所言。他认为,这个阶段会出现“回归浪漫”的情形,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确定的知识,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清楚理解了一般规律和规则的系统阐述和详细例证。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活跃的、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智慧,而不是培养头脑里装满死的知识而无法运用这些知识的书。所以,怀特海主张,教育应该在研究中开启,在研究中结束,应该促进学生的首创精神,应该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因此,他主张在综合运用阶段,仍然要敞开心扉,接受挑战,把所学知识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他认为,随着智慧的增长,人们的知识会逐渐减少,“因为知识的细节消失在原理之中”。在精确阶段,我们通过掌握精确的知识细节来领悟原理;而在综合运用阶段,我们则要抛弃细节而积极使用原理。在这个阶段,虽然精确知识可能仍然会继续增长,而且更加活跃,但是,这个时候“知识的增长逐渐变为无意识的了,而成为一种积极的思想探险中的一支小插曲”。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