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残疾人事业迈向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2023年09月26日 11:23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截图_20230926112249

9月18日至20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新华社发

“作为残疾人和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我是残疾人事业的见证者,也是残疾人事业高品质发展的受益者。”9月21日,新任中国残联第八届主席团委员的刘韦评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过去5年,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助残脱贫取得全面胜利,两项补贴制度大力推进、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取得长足进展……多位参加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用“天翻地覆”形容这一阶段的成就。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历史使命。正如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致词中提到的:“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残疾人事业也要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向现代化,残疾人不能掉队。”

残疾人事业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距离2018年举办中国残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已过去整整5年。这5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残疾人事业也迈向全面发展的阶段。

5年来,我国共有710多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同时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残疾人事业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中国残联原主席张海迪所作的工作报告显示,过去5年共有125.3万残疾人被纳入特困供养,1045.5万残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1161.7万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1538.4万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404.6万人次残疾人得到各种形式的托养服务。

与之相应,5年来,我国各级财政对残疾人事业专项资金投入达2195.8亿元。在持续开展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下,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已收录3700余万名持证残疾人信息,既为助残政策决策提供了支撑,又为残疾人证办理、两项补贴申领、按比例就业年审等实现“跨省通办”提供了助力。

教育是改变人生的重要方式。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我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步提高,已经有9万名残疾学生走进大学校园,追逐人生梦想。与之相伴的残疾人就业也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城乡持证残疾人实现就业超900万,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有了多种形式。

我国康复事业大步迈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自实施以来,共有114.6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张海迪介绍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1218万人次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此外,国家已实施两期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位于青岛的全球首个康复大学已完成校园建设,为培养急需的康复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助残事业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国际残奥运动的发展。此外,还积极推进国际残疾人事业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人类健康福祉。

无障碍发展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 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成为残疾人事业的重要发展目标。当前阶段,助残观念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无障碍环境建设即是这一变化的生动体现。10年前,全社会对“无障碍”的了解度和认知度还比较低。如今,无障碍意识已经在全社会深入人心。《马拉喀什条约》的落地推动了信息无障碍建设。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更是意义大,影响广,推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力,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透露,交通运输部连续3年将适老化出行列入“更贴近民生实事”,去年,全国完成9500余个城市公共汽电车站台设施改造,全国高速公路无障碍设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张海迪介绍说,各级残联为100多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3万残疾人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很多地方都有无障碍停车位,北京等一些城市还可以凭残疾人证免费停车。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全社会看待残疾人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程凯举例说,对残疾人群体的称呼从过去的“残废”到如今的“残疾”“残障”,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如今,残疾人群体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发挥重要作用。张海迪介绍说,目前已有6000余名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积极履职,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正如丁薛祥副总理在大会致词时所说:“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志向、有能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全社会共同努力、合力推进

当前,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还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张海迪表示,残疾人事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残疾人的总体社会保障水平还要提高,公共服务总量还要增加;在一些地方,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她表示,这些问题必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加以重视和推动解决。

残疾人事业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相关政策频出,推动助残服务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在政策落实和公共服务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协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精细衔接和落实。

前不久,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国残联相关司、处负责人共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相关政策,激励残疾人就业创业。针对低保对象就业渐退期和低保资格认定扣减就业成本等政策,目前全国有不少省(区、市)将低保对象就业后的渐退期在6个月的基础上已经进行了适当延长,一些地区政策颇具弹性,这是多个部门协作的成果。

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是重要力量。张海迪表示,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懂得残疾人的痛苦,解决好残疾人的愁与盼问题,把残联组织建设成温暖的残疾人之家。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希望大家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多努力,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鼓励残疾人树立信心,一起创造美好生活。”张海迪说。

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形成合力,社会力量在残疾人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刘韦评所负责的甘肃省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培训就业基地,先后与多家科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2325名省内残疾人提供了多项助残帮扶服务,累计为320余名残疾人提供互联网就业岗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推动助残公益现代化。她认为,助残公益的现代化体现在能够紧跟时代,符合党和政府的要求,符合社会的需求,符合残疾人的需求,与时代发展进步相契合。

“我希望残疾人群体能得到更加普遍的关注,人人公益、全民公益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龙墨说:“同时希望党和国家出台更多政策,健全助残公益的相关体制,促进规范化发展,让管理更加人性化,让捐赠更加便利,受助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