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建言立论 统战新语 双向发力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实践探索 委员自身建设

首页>理论>双向发力

在“专”字上聚焦发力 在“转”字上笃行见效

——云南省楚雄州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探索与实践

2023年10月20日 18:1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赵晓明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使命。楚雄州政协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围绕打造“同心政协、有为政协、开放政协、活力政协”,精准聚焦发力,深耕细作笃行,做好“专”字文章,推动成果转化,为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 打牢“专”的基础,增强“专”的本领

搭平台、建机制、强队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既是适应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重要前提。

搭平台,拓宽“专”的渠道。楚雄州政协紧扣“主要工作方式是搭台”的要求,做到履职有平台、建言有渠道。拓宽协商议政平台,在充分利用政协全会、主席会议、常委会、专题协商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重要协商平台开展协商的基础上,丰富协商形式,拓宽协商渠道,为广泛、多层开展协商活动提供载体。以建言民生改善为重点,搭建“论坛协商”平台,每年举办一次“民生论坛”,每次安排5-8名委员作论坛发言,邀请州党政领导和州级相关部门面对面听取委员意见,回应委员关切,协商成果报州委、州政府供决策参考;以助力实现全州年度经济发展目标为重点,搭建“界别协商”平台,连续11年举办“经济运行恳谈会”,州政府主要领导到会通报全州经济运行情况,组织经济界别委员和人才库专家对全州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经验做法得到省政协主席刘晓凯的充分肯定;以“建设文明村寨”为重点,依托乡镇、村(社区)协商议事室,建成“院坝协商”平台117个,为开展协商活动搭建了广阔“舞台”。丰富学习交流平台,坚持每年定期举办“委员讲堂”,组织委员学习理论、畅谈感悟、交流心得;依托州图书馆、新华书店建立“书香政协书屋”,依托委员工作室建立“委员书屋”,常态化开展读书活动;州、县市政协上下联动,创新举办“书香政协·初心读书会”,增才溢智、提升境界、凝聚共识。完善知情明政平台,通过举办中秋和新春茶话会及其他重要协商活动,邀请州党政领导通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安排相关州级职能部门在州政协常委会会议上通报工作情况;通过政协移动履职APP及时发布政协工作动态和相关文件,定期向州政协委员寄送全州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楚雄政协》(内刊),促进委员知情明政。创新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平台。在全州建立界别、单位、区域、委员个人“四种类型”委员工作室242个,其中州政协挂联建设37个,发挥委员工作室学习交流、协商议政、凝聚共识、了解民意、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探索开展“主席联系日”活动,每月9日、21日定期开展,由主席会议成员轮流主持,走访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听取界别群众意见建议,引领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深入开展。

建机制,强化“专”的保障。楚雄州政协牢牢抓住制度机制这个管根本、管长远的重点,通过深入调研,精心思谋,制定出台《关于着力打造同心政协有为政协开放政协活力政协的意见》,明确新一届州政协5年的履职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围绕履职目标,在健全完善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提案办理、民主监督等系列制度机制的同时,着眼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建立精细化调查研究—精准化发现问题—专业化提出意见—常态化跟踪问效“全链条”机制;健全完善民主监督和提案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民主评议监督实施办法、提案建议落实情况专项民主监督实施办法;为加强委员培训学习、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州政协委员学习办法,探索建立委员履责承诺制度,全面构建定诺—承诺—亮诺—践诺—评诺—用诺“六位一体”的制度机制;为加强界别工作,制定出台界别召集人制度和主席会议成员、各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制度;为推进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建立“运行—引领—联动—保障”机制,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通过探索实践,构建了科学完备、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了政协履职制度集成、资源整合、平台共享、工作贯通,为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强队伍,提升“专”的本领。突出“一委一品”,优化人员结构,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专委会建言献策的专业度和参政议政影响力。认真落实“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委员培训学习,练好履职尽责基本功。坚持每年全会前集中学习培训,换届后及时举办委员初任培训,每年举办政协常委和政协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充分发挥委员工作室和界别召集人作用,定期组织界别委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履职实践活动,深学理论政策,精学业务知识,提升履职能力。加强参政议政人才库队伍建设,从政协委员和各行业中选聘61名政治素质过硬、履职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组建参政议政人才库,按每位专家的专业专长分别归入相应的6个专委会进行联系和服务管理。州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成立以来,邀请人才库专家参加政协视察调研86人次,参与协商活动175人次,作会议发言44人次,有效提升了政协建言资政的质量和水平。

二、 发挥“专”的优势,提升“专”的质效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其特点在“专”,优势也在“专”。楚雄州政协充分彰显“专”的特色优势,力求“专”出质量、“专”出水平。2022年以来,有13项重要工作在全省政协会议上作经验交流,42项协商议政成果得到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意见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

发挥智力优势,打造调研精品。人民政协具有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楚雄州政协充分发挥界别委员的专业特长和参政议政人才库专家的智力优势,着力打造调研精品。优化调研组成员结构,按照调研课题所属领域,由专业素质过硬的政协委员和不少于2名参政议政人才库专家组成调研“专业团队”。对提交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的调研课题,坚持州内调研与到省内外先进地区深度调研考察相结合,拓宽调研范围,开阔调研视野,提高意见建议的“含金量”。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在剖析问题、研讨对策、撰写调研报告时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同时,为突出调研针对性,便于州委、州政府决策参考,在调研报告后专门列出重点关注问题和重要事项清单作为附件一并报送。两年来,州政协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龙川江流域综合整治提升、耕地占补平衡、乡村污水治理、花卉产业发展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的15个高质量调研报告,全部得到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

发挥协商优势,提升建言水平。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具有成熟的协商机制、规范的协商程序、多元的协商形式、丰富的协商经验。楚雄州政协坚持以协商为主责主业,完善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界别协商会为重点的协商议政格局,围绕“深、专、广”要求,充分发挥优势,着力提高议政建言水平,州政协报送的12个协商报告得到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突出“深”字,聚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精心组织开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进行深度协商,在对调研报告“总课题”进行专题协商的同时,还组织8-10名委员围绕“子课题”从不同侧面作大会发言,推动协商更加深入有效。如2023年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分别以“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协商,形成了有深度、高质量的协商报告。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请州政府认真研究,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州政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协商报告,抓住了楚雄州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客观分析,所提意见建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突出“专”字,精选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专项重点问题开展专题协商,充分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整合“专”的资源,组织界别委员、人才库专家、行业部门开展协商讨论、议政建言,充分体现协商的专业性、权威性。2023年,先后就“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和“楚雄州养老产业发展”开展专题协商,助推了职业教育和养老产业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突出“广”字,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就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带动就业创业及提案办理等重要议题,多层面开展界别协商、论坛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协商活动16次,协商议政成果为州委、州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建立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和各委室挂点联系县市联合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各县市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情况定期通报制度,精心组织开展“院坝协商”。2023年以来,精选协商议题97个,以普法强基、建设文明村寨为重点,组织开展“院坝协商”94场次,协商解决民生问题185件。

发挥界别优势,广泛凝聚共识。界别是政协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是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州政协把339名委员、29个界别整合为6个界别活动组,分别由6个专委会主任担任界别活动组组长,把界别协商、界别发言、界别提案、界别视察、界别调研作为发挥界别作用的有效途径,全体会议期间按界别进行分组讨论,以界别提交集体提案、大会发言,围绕相关领域工作和重点课题,组织开展界别视察调研和协商活动,充分发挥界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强和改进主席会议成员、专门委员会、政协委员联系界别及界别群众工作,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每人联系1个界别活动组,每个专门委员会联系3-6个界别,339名州政协委员联系1700多名界别群众。通过开展常态化联系,增进界别团结、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

发挥监督优势,助推工作落实。政协民主监督具有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为一体的特点和优势。楚雄州政协坚持协商式监督定位,每年至少对1至2项全州性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向州委、州政府报送专项民主监督意见报告,并将监督意见反馈被监督部门进行整改,在州政协常委会上报告整改情况。聚焦全州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重要民生关切,开展主席会议重点关注问题情况通报;整合监督力量,与县市政协和州级民主党派联合开展视察和专项监督,促进重点工作落实。认真开展提案办理监督、民主评议监督等监督活动,积极探索开展界别监督、特约监督员监督、社情民意信息监督,协助州委、州政府解决问题、抓好落实、改进工作。如2023年,州政协聚焦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州委主要领导对政协民主监督意见报告作出批示:“该报告紧扣人民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提出有针对性意见建议。”通过落实监督意见,楚雄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三、 转化“专”的成果,增强“专”的成效

发挥好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就是要推动政协工作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把政协的真知灼见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有力举措。

改进成果报送方式促转化。精准确定履职成果报送主体,视察调研报告、协商意见建议、民主监督意见、社情民意信息等协商建言成果,按程序报送州委办公室、州政府办公室的同时,直报州委书记、州长和分管副州长。调研、协商、监督报告等重要履职成果,由州政府办公室行文转发各县市及相关部门,有效解决了协商成果转化落实“上热下冷”的问题。注重把调研协商、联系委员和界别群众中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及时编报《社情民意专报》;把委员在提案和大会发言、民生论坛提出的一些重要的意见建议,梳理转化为社情民意;将课题调研和专题协商成果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及重点工作,通过提案培育转化为集体提案。加强协商成果报送环节和流转的全程跟踪,避免“一报了之”,确保政协协商成果及时进入党政决策视野。如,2022年,州政协开展“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绿色硅光伏产业发展”“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协商,成果上报后及时跟踪报送情况,确保流转顺畅,协商成果得到充分采纳,促成州政府制定出台《楚雄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楚雄州加快建设绿色硅光伏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楚雄州推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全州性政策文件,政协建言资政“金点子”有效转化为州委、州政府推动工作发展的“硬措施”。

办理落实提案建议促转化。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带头领办、其他领导领办,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督办重点提案制度,示范推动提案办理由“量”向“效”的转变。坚持每年对6家州级部门解决落实上年度A类提案意见建议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破解提案办理“重答复轻落实”的难题。创新建立提案调研评估制度,确定每个被监督单位主办的2—3件提案作为办理成效评估重点,深入县市对提案办复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评估,列出问题清单,形成专项民主监督意见,督促被监督部门进行整改落实,并在州政协第四季度常委会上通报整改情况,促进提案承办单位从“办了多少”向“落实解决了多少”转变。

常态化跟踪问效促转化。楚雄州政协强化政协成果转化跟踪问效责任,由相关委室对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意见,以及州政协调研视察和协商监督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跟踪问效,促进相关部门对政协协商意见的采纳、落实。如,2022年6月,州政协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主题举办民生论坛,并开展专题协商,先后向州委、州政府报送了民生论坛10个重点关注问题及10条重要意见建议及协商报告。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对落实好州政协协商意见建议提出具体要求。州政协及时跟进,通过专项民主监督和跟踪调研、协商座谈、情况通报等方式,推动民生论坛重点关注问题和重要意见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助推相关部门加快涉企合规改革,健全完善了涉企法律服务快速联动、涉企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以及“府院联动”“三官一律”驻点服务重点企业等一批制度机制,消除了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痛点”和“堵点”。2023年3月,州政协又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协商意见转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持续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楚雄州营商环境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评价结果为优秀、综合排名全省第四,州政协机关被州委表彰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先进集体。 


(作者系云南省楚雄州政协主席)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