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努力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征途上作出更多贡献”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

2023年11月14日 10:11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截图_20231114101056

龙墨委员(右一)在基层走访调研 (常达 摄)

从专业听力师到从事助残公益服务,十余年间龙墨的职业生涯发生了重要转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初心。作为一名连任三届的“老”委员,她见证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迅猛发展,用心用情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这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

听力语言康复是全国政协委员龙墨的“老本行”。在她长达20余年的从业生涯中,与听障孩子及家长同悲同喜的亲身经历,成为她履职为民的重要依托。

“那是2000年3月3日,全国首个‘爱耳日’。”提起听力语言康复,龙墨总会说起23年前的故事。那一次,她跟随陕西省残联工作人员从西安出发到榆林,沿途对多个机构的考察中发现,听障孩子绝大部分没有佩戴助听器,老师开展语言训练时只能靠“玩命喊”或看口型。

在一个旧窑洞里,龙墨给孩子们测试听力并佩戴助听器。当给其中最小的孩子测试完、戴上助听器后,她拍了一下巴掌,孩子脸上瞬时露出的惊讶和笑意,让她至今难忘。

当时,听障儿童尤其是乡村听障儿童群体普遍面临康复资源匮乏、辅助器具稀缺、康复成本高昂等诸多问题。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投入保障不断加大。那次陕北之行后,龙墨亲身见证了残疾人康复事业飞跃前进的步伐。

2009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助听器抢救性康复项目”,中央财政拿出4亿余元用于听障儿童康复。这一年,中国残联与原卫生部共同成立了一个国家项目办公室,设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现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龙墨是办公室直接负责人,组织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并参与制定了多个标准。

随着我国在残疾人教育、康复等方面不断推进,受益群体越来越多,这让龙墨欣喜不已。

2015年,全国政协“特殊教育发展和管理情况”视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多地特殊教育学校实地走访。其间,龙墨询问一所学校的负责人:“今年招了多少名听障孩子?”负责人悄悄地说:“只招了3个。”随后调研的另一所学校,更是由于招生难,将重点转到学前康复,开设了专门的学前教育班。

“调研情况说明,对听障儿童实施早期干预以后,康复效果越来越好,进普通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多。”龙墨说,以康复改变命运,“这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也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多年来,听力受损的孩子们就像长在龙墨心头最柔弱却也是最珍贵的小花,是需要倾心呵护的。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持续多年围绕相关问题提交提案,推动问题的解决。

2017年全国“两会”上,龙墨以《多举联动 精准扶助 让更多贫困残疾儿童幸福快乐成长》为题作大会发言,其中一句话打动了许多人:“尽管我们每天接触听障孩子,但当听到孩子经过康复清晰地喊出‘妈妈’‘老师’,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实现0~6岁残疾儿童康复全覆盖。2019年,各省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实现了完全制度化。这让包括龙墨在内的多年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呼吁的委员们倍感振奋。

有效康复让我国残疾儿童入普校的比例迅速提升,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每年1万多名残疾人进入大学读书。

“大部分听障孩子的境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开始敢于期许未来。”龙墨说。从实施国家救助项目到建章立制,康复救助变成普惠性政策,听障儿童拥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每每提及那一刻,曾就此提交提案的她总是激动不已。

“这种力量很是打动人心”

2022年,龙墨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从关爱聋儿,转向服务各类残疾人的“新战场”,也让她“有了更多责任感与使命感”。

有一次,龙墨赴江西省考察调研残疾人康复工作。进村入户时,眼前一位行走自主的村民告诉他,自己曾患有严重骨病,此前长期卧床,出门需要拄拐。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公益项目的帮助下,做了双侧骨关节手术。10余万元的费用,结合医保报销和基金会项目资助,村民只自付一两千元,术后康复非常理想。

这件事让龙墨很有感触。

“公益慈善的力量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残障群体的生活质量。即便是一些世界性医疗难题,例如渐冻症,通过公益慈善力量的帮助也能让患者生活有所改善。”在龙墨看来,从公益慈善角度为残障群体提供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和关爱,“这种力量很是打动人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龙墨呼吁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等多方发力,为特别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在兜底和托养方面带来更多实际的帮助。她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管理;同时,慈善组织应提升治理水平,推进助残公益现代化,通过理念、科技等多种方式,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与此同时,龙墨也注意到,当前全社会的公益慈善理念还需加强,慈善组织治理水平参差不齐,偶然发生一起不良事件,就容易导致整个公益慈善领域受到影响。

为此龙墨建议,在慈善法修订中,作出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尤其对慈善资产投资收益要给予免税优惠政策。“让慈善资产做大,对增强慈善组织的‘造血功能’,鼓励社会慈善资产的积累,助力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影响重大。”龙墨说。

“当个称职的好委员非常不容易”

“我当了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可以说算是一名‘老’委员了。刚成为委员时,我了解什么就建议什么,有种‘无知者无畏’的感觉,但这些年来,我感觉委员越当心里越没底。”龙墨说:“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人说医生越当越胆小;学车时,教练说司机会越开车越害怕。和这种感觉相似,这些年来,随着对政协委员职责和使命的越来越了解,我也是越来越觉得忐忑,生怕达不到大家的期望。”

从呼吁提高困难残疾儿童的救助力度,倡导全社会重视孩子们成长的“软环境”,到为残障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走访调研、建言献策,都是龙墨多年来持之以恒为之努力的事情。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除了提案,在小组讨论发言中,龙墨说得最多的就是对残疾人工作的建议,尤其是医保、教育和就业等领域的政策完善。比如加快推进康复大学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在国家层面设立用于残疾人康复、辅具适配等公共服务的专项基金……除了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她在履职中还非常重视各类政策落地实施的实效。

有一次,龙墨去某省调研残疾人教育,当地农村有个重度残疾孩子,不能动弹和说话,更不能自己吃饭。当地特教老师送教上门,也只是给孩子揉揉捏捏,简单说说话。这一幕触动了龙墨:“这种情况下,送教上门很难谈得上有什么效果,这个孩子更需要的是通过康复训练建立生活自理能力。”

随即,在全国“两会”上,龙墨结合调研,建议精准落实教育部“一人一案”的政策和有关康复政策,提案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让残疾人获得了更加切实的帮助。

这些年来,来自受助人的感谢与信任,支撑并鼓励龙墨一直脚步不停,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积极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残障群体发声。“要努力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征途上作出更多贡献。”龙墨说。

“其实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也不一定都能被采纳。”龙墨笑着说。有一次在全国“两会”小组讨论现场,她建议完善听力师职称晋升制度,同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两位委员恰好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立即与之互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领导非常重视这件提案,在当面答复提案时专门派了两位部门负责人与我沟通。”龙墨说,“尽管这一建议没有最终落地,但他们详细介绍了当前的政策背景、现状以及为何不能采纳的具体原因,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当个称职的好委员非常不容易,要对群众有感情,要有调研,要有实践,要有思想,要了解政策,更要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特别是要了解到这些建议有没有人提过,没准这些建议都已经实施了,而你还在提,就闹笑话了。”龙墨告诉记者,其实在每次交提案之前,她都会担心提案交出去后,“相关部门看了会不会觉得‘这提案太low了’……”

正因为如此,龙墨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夯实每一件提案与建议,“即使有些问题现在不具备解决条件,可能要在10年后甚至更久远才能落实,但从我个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尽职履责的责任与担当”。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