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不合理的教师负担必须减下去

——访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

2023年11月15日 09:45  |  作者:朱英杰 贺春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龚健梅(3315277)-20231115093339

教师减负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专门针对教师减负问题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随后,全国各省份陆续出台了教师减负清单,对教师减负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细化。然而,当前关于“中小学教师事务过多”“只想教书育人,真的好难”等话题却再次冲上热搜引发各界讨论。

哪些事务让教师们感到“负重前行”?造成“负担”、履行“职责”、追求“卓越”之间的工作界线是否可以明晰?强调了多年的“教师减负”在实践层面落实的难点在于何处?近日,围绕以上问题,本报特向有近30年一线教育经验的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进行采访。——编者

教师减负的目的在于让教师从那些不该由教师承担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上去。让他们能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感染孩子们的情绪,让他们有一个愉悦的成长环境,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负担问题确实不容小觑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了解到您一直深耕在基础教育一线,特别关注教师发展的问题。

龚健梅:教师可以说是教育的核心资源。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通过调研,我也了解到了当前很多教师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今年“两会”,我也曾围绕基础教育教师编制的问题递交提案,希望能以微薄之力助推我国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您怎么看待当前社会热议的“教师负担”问题?

龚健梅:在我看来,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样的工作称得上是“教师负担”。简单来说,与教书育人工作无关的社会性事务是教师感知负担的根源所在。

举个例子,如开展反诈宣传,会要求教师下载相关app、观看视频、获取证书。在我看来提高教师的反诈意识、增强教师的反诈知识是有必要的。然而还会要求教师必须在家长群中组织家长进行学习,同时要保证家长们都能完成学习,把相关证书截图传给教师,教师收集再交给学校,最后学校须再统一汇总上报相关部门。类似工作很多,本身也很有价值,但是不是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去实现?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且他们要承担特定的任务和使命。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对于“教师减负”问题,国家层面有着怎样的具体规定?

龚健梅:国家非常重视教师减负这一问题,曾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列出了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强调“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我们需要把相关制度再进一步落实到位。

“减负20条”第一条就提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基本体现。“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这项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完全的落实,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孩子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减负20条”第六条指出:改进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方式方法。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差别化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常态化了解,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尽量简化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表格数据材料检查。注重工作实绩,不得简单以留痕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应用程序)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来代替实际工作评价,不能工作刚安排就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坚决克服重留痕轻实绩的形式主义做法,避免干扰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同时,“减负20条”第三项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下面的6条措施明确规范哪些社会事务可以进校园,然而,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一些地方还是没能科学、系统地站在学校视角考量问题,更多只是在考虑任务是否能快速完成。

教师减负一定是必要的,因为它的目的在于让教师从那些不该由教师承担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上去。让他们能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影响感染孩子们的情绪,让他们有一个愉悦的成长环境,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落实边界还待厘清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您刚刚谈到有一些工作对教师而言是必须的、责无旁贷的,而有一些工作过度加码就变成了负担。我想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度”。在实践层面如何判断一项工作是“必须的”还是“加码的”?

龚健梅:我想有两项工作是作为教师这个职业必须完成的,也一定要完成好的,那就是开展好教书育人工作、提升好自身素养。这是教师们的看家本领。

但想要做好这两项工作是不容易的,它们有着很高的“上限”。有时,也确实会出现许多连带工作,这也是教师这份职业必须面对的。做科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需要通过教科研的手段,才能把零散的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知识、深度的理论,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也能帮助自己周围的教师提升。

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一些科研任务也是造成教师感觉负担重的原因。但针对这一“负担”,我们要做的不是规避,而是要思考怎样把“负担”变成“动力”。需要认识到,在基层学校开展科研不应该是一个硬性的要求或是一个考核指标,而是要真正营造一个让教师们热爱科研的氛围。

但有一些工作,的确是超过了教师自身的职责范畴。除了我刚谈到的反诈宣传工作,还有督促家长下载各种APP、完成各种测评、问卷调查等,这些工作背后往往还涉及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对老师们来说确实不易。例如很多学校都特别关注学生安全的问题,这本是好意,也是好事。但责任层层压实的过程中,最后往往会全部落到教师身上。在校期间要负责学生的安全保障,开展安全教育,教师们责无旁贷。但在假期期间,除了要提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外,教师对学生安全监管的压力却不降反增。首先需要建个网上“安全群”。每天早晨,教师要在群里发安全提示,反复督促家长关注孩子安全,保证不要让孩子到危险的地方、水域附近玩耍,等等。有时,还会要求教师确认每个家长都必须查看消息并进行了回复,收集学生在假期间的各种动向,确保所有的安全提示都切实落地。这一系列的工作完成对教师而言很消耗精力。而且,类似这样琐碎的工作还有很多。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其实我们也了解到,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对教师减负问题出台了系列政策、开展了系列举措,但现在教师负担重的问题仍存在,您认为破解这一问题,难点到底在哪?

龚健梅:在我看来,难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与教学无关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问题依然存在,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来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从而可能会引发教学质量无法达到社会预期的问题,部分家长也会对教师产生意见,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恶性循环。

第二,基于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很多教师在职称晋升中会有标准不清的感觉。导致产生种种心理压力,在琐碎的工作中这种压力还会被不断放大。

第三,管理单位和学校及教师之间的管理权责边界不清。需要明确哪些工作应该是社会、家庭在青少年培养中需承担的职责,哪些工作又是学校育人所应落实的。不能把各界的教育工作职责都压在一线教师身上。

第四,因为学生和家长群体规模比较大,在管理上也相对更成体系。因此,会出现一些社会性事务可以由其他部门开展或者说由其他部门开展效果可能更好,但转给学校、教师就能快速地完成。如此这般,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化的工作模式。

第五,相关政策、措施、要求逐级推进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味、加了码。顶层设计相关工作可能是出于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向考量。但是落实到地方时,由于理解不同、执行标准不一,有时也不乏会出现为了简化处理,转化成定量工作“加码”给老师来执行所有工作的问题。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如此看来,造成教师负担的原因纷繁且复杂,该如何应对?您所在的学校有什么应对举措吗?

龚健梅:我想需要充分发挥好教育督导工作的价值。教育督导在教育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要求。二是可以帮助学校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三是通过定期教学检查、开展教学评估、组织教师和研讨活动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四是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督导还负责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教育公平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总的来说,在我看来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价值,而不是以到校检查材料为任务,使督导成为学校、教师的新负担。导致学校、教师为了完成检查工作,被动地要填各种表格、准备各种材料、进行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对于学校来说,帮助教师“减负”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引领广大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必须项”,做好不同类型的观念引导工作。同时,要特别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协助交流、开展系列为教师解压的活动等。像我们学校会组织教师开展一些年级教师之间的活动:比如气排球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周末游园活动以及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为教师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等帮助教师释放心理压力。 

相关链接:

龚健梅,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从事基础教育近30年,历任云南省文山州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十七届人大代表,十六届、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广南县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