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让老品牌焕发新的生命力

——陕西省政协为推动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建言献策

2023年11月15日 22:38  |  作者:路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1月15日电(记者 路强)文化品牌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综合标志。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学、影视、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如何进一步推动特色文化品牌建设,10月25日,陕西省政协召开界别协商暨重点提案督办座谈会,部分省政协委员、省级民主党派代表、文艺界人士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进行了协商交流。

戏曲是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之一,全省现有戏曲剧种26个,其中秦腔、同州梆子、汉调二黄等11个剧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目前陕西戏曲发展却面临着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群众基础持续减弱、人才紧缺后继无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省政协常委、民建陕西省委员会秘书长宋杨建议,要完善基础资料,持续开展陕西地方戏曲调查与整理工作,建设陕西地方戏曲数据库。推进精品创作,打造一批由新排剧目与传统剧目新旧交融、相互促进的陕西地方戏曲剧目品牌。坚持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发展在线戏院、数字戏台,培育线上演播项目,培育新用户群体;依托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发展戏曲微剧目、微选段等适合群众文化消费喜好的数字化戏曲作品。

近年来,《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路遥》等一批优秀的话剧作品走出陕西,在全国既有奖杯又有口碑,形成了独特的“陕派话剧”现象。民进陕西省委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仝斌表示,对于大型话剧而言,存在投入成本高、创作周期长、回收资金慢、推广运营难等诸多困境。可以考虑另辟蹊径,在繁荣发展大型舞台戏剧的同时,着眼于符合文化市场消费需求的小型舞台剧(小剧场话剧),将其打造成推动文化产品消费的又一路径。

西安鼓乐兴盛于唐代,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省政协文史委专家、文化学者雷达呼吁,要加强西安鼓乐研究队伍建设,深化理论研究,组建民间小乐队,做好西安鼓乐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

陕北民歌是孕育于黄土高原的另一张陕西音乐名片。“如今,尽管新的民歌在不断产生,但能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的新民歌不多。”省政协委员、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提出,要多组织创作者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挖掘整理好的音乐作品,提供给一线的演唱者,丰富文艺舞台。

如何促进陕西音乐的创新发展?西安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刚则建议,要建立“陕西音乐”数据库,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原创音乐节,让珍贵的音乐资源成为文化传承和创作的宝贵源泉,实现民族地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长安画派”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绘画流派,在中国绘画艺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省文联专职副主席蔺雨表示,应该通过定期举办作品展和高峰论坛,宣传长安画派、讲好陕西故事。同时,加强美协、美院、评协、画院等机构的对接沟通,从不同角度探讨长安画派的源流、脉络、传承和发展。出台扶持“长安画派”发展的相关文件,不断强化人才扶持引领,在艺术创作实践中选拔和培养人才,助力长安画派更好传承与发展。

对委员专家的呼声,相关部门负责人给予了积极回应。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表示,将加强对陕西特色文化的挖掘提炼、保护传承和转化运用,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亮陕西戏曲、陕北民歌、长安画派、陕派话剧、陕西演艺、陕西非遗等现有文化品牌。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战略,全面激活民间乡土文化,打造陕南民歌、西安鼓乐、汉调二黄、长征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更多新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陕西特色文化的辐射力、带动力,让“人文陕西”走向世界。


编辑: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