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支原体肺炎防治常识

2023年11月22日 09:54  |  作者:唐旭东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支原体肺炎,又称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以干咳、发热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部分可出现重症肺炎,须及时治疗。本病以儿童及青年人居多,但3岁以下儿童较少患病;有地区流行的特点,常在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的小范围环境爆发。

7-2(3349249)-20231122094311

肺炎支原体可通过飞沫及直接接触传播,健康人大多通过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吸附于呼吸道黏膜,通过黏附和释放毒性物质,导致呼吸道及肺部损伤,并进一步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严重者可对皮肤、心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全身多脏器造成损害。其中,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呼吸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容易发病;空气流动性差,人员接触密集,可导致发病率增高。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起病较为缓慢,通常在感染后1-3周出现症状,轻者疲乏无力,周身酸痛,重者发热、持续干咳,胸痛。支原体肺炎呼吸道的症状以持续剧烈干咳最为多见,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或咽干痒而咳,常伴咽痛、胸痛等。《黄帝内经》论“燥”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清代医家石寿棠曰:“燥胜则干,干为涩滞不通之疾”。肺为华盖娇脏,五行属金,喜润恶燥,燥亦属金,同气相求,最易侵犯肺气,损伤肺津,气道失润,且肺气因干涩而瘀滞,宣肃失司,气机上逆,而作干咳。根据中医学理论,支原体肺炎病因主要为燥邪,乃秋季燥气当令,冬季寒冷多风,或生温燥,或发凉燥,皆成肺燥。明代医著《症因脉治》曰:“天行燥烈,燥从火化,肺被燥伤,则必咳嗽。”

支原体肺炎具有自限性,多数轻症患者不经治疗可自愈。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常用抗菌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但应注意儿童患者小于8岁者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小于18岁少年患者不宜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避免副作用。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在标准治疗方案之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普通支原体肺炎患者一般无须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起病迅速加重的患者,或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病情较重,以及合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应住院系统诊断治疗。

依据病情中西药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会取得更满意的疗效。中医学防治支原体肺炎,强调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根据病情与症候特点,采用辨证施治的个体化治疗,早期风寒、风热束肺,重视疏表散邪,如果表邪化热或兼有痰热,则表里同治;如果病情急速加剧,毒热闭肺,须清热解毒、泻肺开窍;对于正虚邪恋的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则发挥中医药擅长调理的特长分别予以养阴清肺、益气健脾等方药治疗,促进康复。肺五行属金,脾胃属土,土生金,母病往往及子,子虚则补母,培土可以生金。故支原体肺炎病久肺虚者,常用“虚则补其母,土旺则金生”的治肺策略。中医重视调寝食于医药之先,气虚日久伤及阴津者,可以西洋参、麦冬、百合煲汤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肺脾气虚、气滞湿阻者,可用生晒参、丹参、广陈皮、砂仁煲汤益气补肺健脾、行气化湿助运。从而通过健脾胃、扶正气,养阴津、祛肺燥,促进康复、减少支原体肺炎发作次数及程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代研究显示支原体耐冰冻,在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说明支原体更容易在寒冷的环境中存活,与中医“避风寒”的养护原则不谋而合,故重保暖、避风寒尤为重要;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开展户外活动,进行身体锻炼,可增强免疫力,抵抗病原体入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科技手段干预生活环境,如空调和暖气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支原体肺炎不独见于秋季。夏季空调过度制冷,使室内温度和湿度显著降低,营造了寒燥的环境,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秋冬季寒冷地区室内供暖,自然界空气湿度低,再加上室内热辐射式的加热,湿度更低,营造了温燥的环境,同样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故秋冬季节供暖地区患者起居环境中可适当湿化空气。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