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对话 评论 产业 星语

首页>影视>资讯

电影《我本是高山》:一名乡村教师 改变千万个女孩前行的路

2023年11月24日 20:16  |  作者:位林惠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位林惠)今日,根据“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正式公映。这部基于真实人物改编的传记电影,还未上映就引发热议。该片聚焦女性的困境与成长,讲述的是张桂梅校长和一群刚毕业的乡村女教师,带着100多个女孩通过学习考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故事,影片关乎勇气和梦想。

微信图片_20231124200922

华坪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的高中,也是一所不设录取分数线的高中。学校只面向贫困家庭招收女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的高考本科上线率几近百分百,堪称缔造了“高考神话”。而这背后,离不开这所学校的“燃灯校长”张桂梅。

十多年来,张桂梅帮助上千名贫困女生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她们原本的命运。电影名正是取自于该校的誓言,“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片中,当学生们齐齐呐喊学校誓言时,其声震耳欲聋,女学生们逆天改命的生命力喷涌而出。

大山里的孩子,想要通过读书走出去,究竟有多难?

数据显示,华坪女高创建初期,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一直未能突破10%,远远低于城镇70%左右的升学率。相当于每100个大山学子中,只有10个能读普通高中,更不用说读高中后的学费“水涨船高”。较低的升学率和承受不起的学费,使得要不要送孩子继续读书,成为每个贫困家庭翻越不了的“大山”。

微信图片_20231124200928

女孩走出大山,则是难上加难。影片中,拿亲闺女换钱、让女孩尽早嫁人、为了赚钱白天打工晚上回校住宿、有的女生读着读着就消失了等场景在影片中被一一展现。电影将大山中女孩可能面临的阻碍、伤害与危险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艺术表达,情节层层递进、相互交织,形成极强的情感张力,让这个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拥有更强力量,直击人心。

片中一面是大幅关于女孩读书、成长困境的描述,一面是临近结尾时女孩们命运的转折,在故事的缓缓流淌中,校长张桂梅的人物形象被一点点塑造。张桂梅校长的事迹虽耳熟能详,但电影却没局限在记录她的伟人事迹,也没有将其“神化”“标签化”,而是通过一个个跟学生、年轻教师互动的丰富情节,铺陈塑造出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张桂梅校长在学校建设、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坚韧且严格,在面临庞大的困难和病痛时却也脆弱和痛苦。她有她的情绪和感情,但心里记挂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她会在挫折苦痛中怀念往日的美好,也会在困难中一次次坚定自己的信仰。影片在塑造人性的真实与信仰的光辉中共同构建出一个立体、真实的张桂梅校长。

微信图片_20231124200935

片中,张桂梅校长说,“一个女孩能影响三代人。”于是,数十年来她不断“点燃”着自己,做一盏灯,为千万名女生照亮着前行的路,也为中国的乡村教育贡献着力量。

今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寄语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扎根华坪女高的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躬耕于此,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什么是教育家精神。影片将张桂梅的感人事迹搬上大银幕,借此让更多人关注扎根中国乡村教育一线的教师群体。正如张桂梅寄语青年教师的那封信中所言:“我们深知,教师肩膀上担着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明天,更是教育强国的使命与民族的未来。”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