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构建区域间减碳协作机制 一体推进“双碳”战略

2023年11月28日 09:51  |  作者:张复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一场硬仗,也是各省(区、市)低碳发展能力乃至区域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由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差异,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等中西部能源输出大省(区、市),往往也是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载能、高耗能初级产品(钢铁、电解铝、多晶硅、焦化等)生产大省(区、市),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较高,面临的碳排放双控压力巨大。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大都是高载能、高耗能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地区,虽能源消费量较大,但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经济实力雄厚,碳达峰碳中和的难度与代价相对较小。尽管国家已经把对外输电的碳排放指标算到用电省份,但高载能、高耗能产品不可能也无法精准核算、分摊上下游碳排放指标,碳指标只能由原材料输出省来承担。

鉴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各地资源赋存、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的差异,能源输出省与输入省之间的产业分工格局短期内不会出现重大变化。如果中西部能源输出省低碳化发展仍各自为战、独立承压,必将经历较长的发展转型阵痛期,一旦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甚至拖累全国“双碳”发展大局。因此,实现“双碳”目标要全国一盘棋,上下联动,汇聚起地方、行业、企业等的强大合力,推进全国及各地区碳达峰碳中和。

我们要坚持全国统筹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将有条件率先达峰的东部沿海能源输入大省与中西部能源输出大省“结成对子”,以行政推动与市场化牵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互利共赢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全方位构建“1+M+N”区域间减碳协作机制。其中,“1”是指中西部能源输出省份;“M”是指东部能源输入省份;“N”是指低碳领域内各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

一是合力搭建低碳人才培养平台,完善结对省(区、市)“双碳”人才引育体系。加强能源输入大省和输出大省低碳领域的人才交流协作,共建院士(专家)低碳产业园或工作站、干部人才进修挂职基地、大学生低碳实践基地、博士后低碳创新基地、高技能低碳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人才引进、创新平台与结对子合作,提升能源输出省低碳发展能力。支持能源输出大省引进先进地区的低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拓宽人才交流渠道。在结对协作的省份、市县和企业间建立“一对一、多对一”智力帮扶与人才援助长效工作机制,为中西部能源输出省打造低碳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是大力加强低碳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结对省(区、市)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强能源输出大省和输入省内部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协作,建立低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在涉及温室气体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等领域,制定低碳技术伙伴关系计划和减碳技术联合攻关计划,共同研究解决高排放、高能耗行业、企业减碳技术难题。积极推动减碳、零碳和负碳等低碳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加快在能源输出省的重点产业园区建立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低碳技术推广中心、低碳工艺装备中试基地,推动省(区、市)间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和协同创新。鼓励能源输入省(区、市)、技术领先企业的减碳新技术、新工艺在上述机构优先推广应用、优先落地实施。

三是着力强化低碳项目示范引领,实现结对省(区、市)减碳高效协同。结对省(区、市)在能源生产与利用企业之间、有关城市之间、有关院所之间建立“手拉手”减碳机制,在重点企业或园区开展结对协作,签署减碳协议或合同,制订减排降碳协同治理实施方案,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工艺流程重设和节能设备改造等方式,帮助高碳地区、高碳企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同时为能源输入省(区、市)提供更加清洁、低碳、可靠的能源支撑。比如,山西、陕西、内蒙古部分电厂主要向京津冀供电,可组织京津冀地区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与电厂联合开展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节能技术改造与工艺管理升级,支持推动减排降碳和低碳发展,为能源输出省(区、市)同类项目建设树起标杆、作出示范。

四是健全完善绿色低碳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助力结对省(区、市)绿色低碳转型。建立能源输出省与输入省之间的资金协作机制,包括联合建立绿色发展基金、低碳转型基金,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共同投资建设减碳重大示范项目、示范园区、示范工艺,或者专项支持减碳技术开发、转移与转化计划,协同支持减碳首台套工艺设备,通过能源输出省向能源输入省定向发行企业减碳专项债券等方式,加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基建领域投融资创新改革力度。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建立区域间碳减排多元化投入机制,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计划,构建低碳项目PPP模式,引导能源输入省社会资金、金融机构专项定向支持能源输出省低碳项目建设,加强低碳项目运营、碳减排风险管理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中西部能源输出大省的绿色低碳转型。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1月28日   第 05 版)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