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委员讲坛

人才盛,则中医盛

——西安市政协献策中医药传承与人才队伍建设

2023年12月13日 09:43  |  作者:路强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5—1(3466384)-20231213092934

十一月二十二日,北京同仁堂陕西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公益活动,走进西安市航天城第二中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传承的种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悠悠药草香,古今一脉承。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离不开中医药人才这一“源头活水”。

人才强,则中医强;人才盛,则中医盛。“振兴中医药”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日前,陕西省西安市政协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围绕“促进中医药传承与人才队伍建设”议题,市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医院代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进行了充分的协商交流。

“瓶颈”在基层

“回顾‘十三五’期间,国家实施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初步形成了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医药在基层的实际运用和发展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其中核心问题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市政协委员、西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柏华一针见血,指出了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医自古就有‘秀才学医,如龙抓鸡’的说法。为什么?因为学好中医,首先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柏华说,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依然在高校教育。高校要加强医教协同,推进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设一批中医药类精品课程、精品教材。不仅要让学生会中医,而且要培养爱中医、懂中医,习惯和善于运用中医思维去思考的“地道人才”。同时,要整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医院、民间中医等行业资源,推动多学科融会贯通,以综合性教学资源夯实中医药教学基础,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每个区县都要建立中医医院,每个街道和乡镇都要建立‘国医馆’。硬件容易落实,但是人才很难留住。”对于中医药在基层的困境,市政协常委、农工党长安区工委主委张琳也深表同感。他建议,为鼓励中医大夫扎根基层,充实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和街道、乡镇基层“国医馆”的中医医生,建议按照同等公务员待遇,招录“基层中医医生”,让他们在同行中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进而树立“羡慕学中医,渴望学中医”的社会氛围。

委员们还建议,设立“名医专家”和“名中医工作室”等,定期入驻社区或乡镇卫生院等进行指导;组建中医药服务团队,定时、定点开展服务;设立人才基金,对扎根基层的中医药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等。

保护民间传统中医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技艺。不同的传承特点,不同的用药习惯,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地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考核中应注重疗效观察,而不是注重标准的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形式应该多应用临床实践的方法,注重疗效及用药安全。”

“现行的考核制度,使一些治疗患者无数、行医数十年的民间中医,最终未能通过考核;而一些并没有诊疗经验的人,仅通过对理论突击学习,却通过考核并取得行医资格,这不但没有起到保护传统中医的目的,反而给投机行医者带来了机会。”

针对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中的缺陷,西安姚氏太和医室中医研究所主任姚蕤提出,应该加强对民间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对治疗有特色的疗法、技术等,经过专家组评定后,可在二级中医医院以下单位进行重点推广,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乡镇)中医诊所等。在民间中医问诊的过程中,安排中医执业医师随诊,通过技术普及,让民间的、传承的“绝活”能够“复活”。另外,要科学考核民间中医师执业准入与方法。

市政协委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氏中医正骨”传承人郭怡表示,中医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要深入挖掘利用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多渠道、多途径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鼓励支持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她还建议,要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和岗位特点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中医药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调研中,委员们还了解到,当前许多年轻人对从事中医药行业缺乏兴趣,因为中医药师承教育的特殊性,拥有丰富经验的中医药师或传统医师因人数有限,也导致师资力量相对稀缺。委员们为此呼吁,陕西省、西安市每年评选“名中医”,选为“西安市名中医”的人员,每年不少于规定次数的带教,聘请有中医临床经验的全国名老中医、省市名中医等高层次中医人才担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动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中医临床能力的退休中医、民间中医承担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工作,实现薪火相传。

传承,更要发展

“中医药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然而,由于历史材料的保存和整理工作不足,许多珍贵的方剂、经验和医书,或遗失、或分散在各个地方,这给中医药的研究和传承带来了困难。”委员们建议,要建立中医药文献档案库,集中收藏各种中医药古籍、方剂手稿、临床案例等珍贵资料,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知识资源。推动中医经典著作的整理、翻译和注释工作,通过整理、翻译和注释,使其更易于理解和传播,帮助更多人学习和研究中医药。

传承是为了更好发展,而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市政协委员、西安洁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建议,西安应建立起与国内外中医药界广泛联系沟通的渠道,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向同行展示西安中医药的成果和特色;另一方面,鼓励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中医药机构和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通过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促进西安中医药的发展。

委员们还建议,要积极搭建中医药交流平台,为中医人才营造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中西医互学互鉴、相互补充、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中医人才行业、社会认同感。加大中医学习和实践力度,提高中医临床实操能力,推动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更好融合。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