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产业动态 发明·创新 探索·发现 科学麻辣烫 科技人物 专家讲坛 新基建

首页>科技>资讯

探讨“AI+艺术”的“未来之境”

2023年12月18日 15:50  |  作者:张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2月18日电(记者 张丽)艺术与科技之间的交流共融中,AI成为艺术创作的工具,艺术也成为AI介绍、展示自我的“橱窗”。12月15日,来自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等艺术机构、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打造全新的“AI +艺术”的畅想与创作,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有望实现的“未来之境”。

1

北京画院借由AI PC对齐白石艺术作品的复现为契机,通过AI科技手段,进一步延展齐白石艺术作品的魅力,可以在现场进行创作体验,随笔画简单的图形,以图生图的形式,实时生成齐白石风格的画作。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表示,今天一台在虚拟空间里的虚拟摄像机,结合AI技术,可以在一秒钟之提供相关的所有信息,将中国画“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化为一瞬。数字化和非数字化的叠加产生的意味,也许正是当年黄宾虹想要而不可得的。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雷认为,AI技术善于创造大量细节,能够快速生成拥有生动细节的水墨动画作品,缩短创作周期,丰富水墨形式的表达范畴,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带来更多可能。

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琼团队依托AI技术打造了交互艺术装置“身份镜像Ⅱ”,这件作品通过大语言模型以及AI人脸融合技术进行交互,引人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数字自我的身份关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院长冯梦波合作的作品《假蜃楼·迭代1·意识欺骗》中,通过 AI PC的算力推动大语言模型的推理,由此实现作品艺术表现。

据了解,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琼团队、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三家艺术院校与英特尔达成合作,将成立并启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联合实践中心/项目,加快AIGC艺术人才的培养。

3

与会者认为,在软硬件+AI的升级赋能下,AI PC为创作者、艺术家带来了创作便利性和更大的想象空间,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可以说,AI的运用大幅减少了大量时间及人力成本,助力创作者聚焦精力投入到表达本身,释放和挥洒更多创意。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