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聚焦

这些温暖,似照亮寒夜的光——公益组织开展灾后援建掠影

2024年01月02日 11:05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9版灾后重建稿配图(3590809)-20240102105320_爱奇艺

季春晖带着孩子们在游戏中用欢笑驱散震后的阴霾 (甘肃省红十字会供图)

迎来“心”希望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第10天。从兰州回到克新民村六社的安置点,心理救援队队长季春晖立刻被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包围,连日来的疲惫感顿时一扫而空。

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红十字会调派甘肃明睿心理援助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赴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克新民村红十字会临时安置点,在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其提供心理服务,把关爱送进帐篷里,送到受灾群众心坎上。

帐篷心理援助点就在一处篮球架下,队员们发现当地的男孩子尤其擅长打篮球,女孩子则喜欢画画。在一张张白纸上,她们画下鲜艳的花朵,画下美丽的房子,画下翩翩起舞的蝴蝶,画下自己长大后的模样……季春晖带去的3包A4打印纸,悉数被图画填满,挂在帐篷里,其中一张纸上写着:“感谢红十字救援队的叔叔阿姨”。

“震后第一天,孩子们笔下的线条大多是黑色和红色,慢慢地,从自由联想到勾画未来美好家园,画面的色彩越来越丰富,理想的种子也逐渐生根发芽。”季春晖告诉记者,有的孩子立志“长大后做一名建筑师,把楼房建得更结实”;有的孩子说,虽然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园,但现在每天都能见到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有的孩子震后出现应激反应,抚慰疏导后,如今成了村里的小小志愿者。

连日来,做手语操、玩游戏、读绘本、背唐诗、成语接龙……大约120个孩子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迎来“心”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宣泄着地震带来的负面情绪,相互交流与诉说,一点点驱散了害怕与恐惧。

“危机干预是灾后软性保障的重要一项,要让悲伤情绪流淌出去。如果不给予及时疏导,会影响受灾群众后期心理乃至生理上的健康。”季春晖说,地震发生后,年龄较小的孩子自我调整相对较快,一些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是性格腼腆或家中有亲人在地震时遇难的,是队员们“一对一”干预的重点,“用最通俗、最直白、最接地气的语言”引导孩子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考虑到当地多是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心理救援队还专门给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做了一次辅导,告诉他们如何安抚孩子的一些情绪变化。

季春晖告诉记者,这些天相处下来,队员们和多名受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接下来还会持续跟进,帮助他们尽快渡过眼前的困难、迎接新生活的阳光。

在震后的各个安置点,活跃其中的心理救援队员不仅是志愿者,更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最温暖的依靠。

让受灾群众温暖越冬

由于甘肃、青海两地冬季严寒,大规模的房屋修建要在今年春天才能开始,因此本次地震的过渡安置期可能较长。目前,爱德基金会已紧急采购602间板房驰援受灾地区,帮助受灾群众平稳度过临时安置阶段。

“据前线同事调研反馈,青海受灾地区仍有需求,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调配。”采访中,爱德基金会社区发展与灾害管理团队主任谭花告诉记者,物资运达后,当地合作伙伴、志愿者和村民齐心协力,连夜卸货、安装,“将板房从半挂车上吊装到经过平整处理的空地,几名工人做简单辅助、完成固定,前后不到10分钟,一间受灾群众的‘新家’便建成了。”

在积石山县刘集乡,各处安置点的折叠式板房陆续运抵、安装,同时爱德基金会仍在为灾区持续运送物资,满足受灾群众在安置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并携手专业合作伙伴,计划有针对性地为特殊群体开展专项服务。

随着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受灾地区的各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效开展项目执行的同时,爱德基金会计划在受灾村庄开展公共基础设施恢复、防灾减灾等重建与发展工作,帮助受灾村民早日返回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提高社区韧性。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由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等联合捐赠的快装耐寒箱式板房,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完成安装,每套板房面积约18平方米。对比帐篷,在夜间温度低至零下10余摄氏度的灾区,板房的保暖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江苏与青海是对口协作省份。地震发生后,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第一时间与江苏援青前方指挥部(工作队)取得联系,了解灾区受灾情况和群众需求,迅速动员省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广泛链接社会资源,筹集爱心善款和救援物资,提供援助支持。

生活在大爱中重启

地震发生后,重建家园是受灾群众最殷切的期盼。

记者了解到,在甘肃、青海两省受灾地区,生活物资常态保障,灾后恢复重建正在有序高效推进。截至2023年12月26日,灾区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资金11.65亿元。

“已获得安置的受灾群众对方便食品的需求逐渐缩减,对米面粮油等物资的需求增加。”根据受灾群众实际需求,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及时调整援助方案,正加速筹备米面粮油等食品物资。

为了更好地满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所需,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增加了4500份生活物资包。目前,该批物资已全部运抵受灾较重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

考虑到受灾群众入住临时板房烧炉子取暖做饭,可能存在一氧化碳超标的隐患,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近日联合人道救援网络伙伴厦门市曙光救援队,为当地紧急采购并发放一氧化碳报警器2500件,同时安排人员进村安装,并向村民们详细讲解使用方法,惠及石塬镇沈家坪村等9个村,助力安置点居民安全过冬。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为甘肃、青海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241276件,惠及33个乡镇110个村共计34.2万人次。其中,捐赠的挖掘机、装载机已在积石山县受灾严重地区投入使用,帮助当地村庄抢通道路。

积雪仍未消融的山谷间,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似照亮寒夜的光亮。炊烟袅袅中,安置点里溢满温情,也升腾起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希望。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