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过山车”天气给慢阻肺病控制带来挑战 患者需知晓“救命”信号

2024年01月12日 13:5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气温骤降、回暖升温、雨雪雾霾时不时来“报到”,今年冬季的气温像过山车般起伏变化,加之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抱团”来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患者今年的冬天不太平静,稍不留神就诱发急性加重,有些患者甚至“鬼门关走了一遭”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有些人对慢阻肺病很陌生,但慢阻肺病患者就在身边。据估算,我国患者数近1亿,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60岁以上基本每4人就有1人患有慢阻肺病。慢阻肺病还是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我国每年因慢阻肺病死亡的人数超100万,平均每分钟死亡2.5人。以慢阻肺病和哮喘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同时受到国策的关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特别提出要降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因此,专家们建议要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知晓和重视慢阻肺病的筛查和控制,对于慢阻肺病患者要规范管理、尽量避免急性加重从而降低病死率。

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溺水感”“重压感”“濒死感”,住院费中位值破万元

慢阻肺早期没有重视,进展为疾病后期,一旦发生急性加重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今年90岁的李奶奶确诊慢阻肺病已经10多年了,每年的秋冬季对于她和她的家人来说都是一场“渡劫”。 慢阻肺病就像一条无形的锁链,除了去医院,李奶奶不敢出门,不仅走两步就气喘,连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吃饭、喝水、穿衣等动作都可能引起严重憋喘,就像被按在水下无法换气一样痛苦。李奶奶需要用制氧机吸氧才能入睡,刚开始机器的轰鸣声让一家人都无法安眠,但相比于被气促憋到无法呼吸的绝境,现在的她已经习惯伴着制氧机的轰鸣声入睡。

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是什么感觉?真的很严重吗?“被压千斤重担喘不过气”“溺水无法呼吸”“濒死感”“头上套了个塑料袋就快窒息”,这些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常见的一些感受。医学上,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指的是,慢阻肺病患者呼吸困难和(或)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症状恶化发生在14天内,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和(或)心动过速。有数据显示,需要在门诊就诊的慢阻肺病患者中,有41.7%属于急性加重高风险人群。我国慢阻肺病患者1年的时间内中位急性加重次数达3次,相当于平均每4个月发生一次急性加重,每次住院费用中位值高达11598元。

出现这些信号警惕急性加重:气促加重、感冒频繁、咳痰增加、运动耐力下降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委、呼吸治疗学组长、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提醒:“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主要症状为气促加剧,同时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以及发热等。如果患者在近1-2周内,发现自己气促加重、咳痰次数且咳痰量增加、运动耐力下降,比如原本上两三楼没问题,而运动耐力下降后会在途中出现停顿、憋喘,且常感觉乏力,需要警惕急性加重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前往呼吸科就诊,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此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且很多慢性疾病患者合并慢阻肺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孙永昌教授指出:“冬季气温下降,老年人免疫力降低,对慢性病控制难度加大,也会影响对慢阻肺病的控制。许多合并症与慢阻肺病共存并贯穿整个疾病周期,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这些合并症会增加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的频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及疾病负担。”

三联疗法后近4成患者仍控制不佳,或需“对因”治疗

对于已在治疗的慢阻肺病患者,一些患者反馈在规范治疗下仍会有控制不佳的情况,对此也很苦恼。孙永昌教授表示:“慢阻肺病疾病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减轻当前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包括防止疾病进展、防治急性加重及减少病死率。尽管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可以降低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风险,但仍有30%到40%的慢阻肺病患者在接受三联疗法的情况下出现中度或重度急性加重的情况。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气道炎症有关,尤其是2型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一篇发表在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杂志》的研究表明,有10%~40%慢阻肺病患者表现为2型炎症型。这是一种由Th2细胞、2型固有淋巴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等为主介导的炎症,可能诱发一系列炎症性疾病,累及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多个系统,慢阻肺病也是其中之一。目前,有针对2型炎症的生物制剂在开发中,精准针对2型炎症反应中的关键细胞因子,有望实现慢阻肺病领域10年来生物制剂“零”突破,为患者带来获益。

为朝着“健康中国2030”目标迈进,国家相关部门在积极推动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药物等临床急需重点品种审评,加快临床急需药品的上市。陈荣昌教授表示:“在国策的支持和鼓励之下,我国慢阻肺病知晓率和控制率已有很大进步。相信随着国家、药企、医疗机构和科研医务人员等各方努力,未来会有更多精准化的治疗选择,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回归正常生活。”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