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四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2022年第一期 2021年第六期 2021年第五期 2021年第四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3年第三期

王德仲表现性绘画的“不可见之见”

2024年01月24日 16:34  |  作者:岛 子  |  来源:《画界》2023年5月第3期 分享到: 

王德仲的绘画创作已潜沉磨砺十几个春秋,2004年大学毕业至今,他始终守在京郊家园画画,状态几近闭关,如果不经细察,很难看出他是北京人,像后来进驻上苑的许多艺术家那样,他把写生与创作紧密联结在一起,对于世道和自然,既保持疏离的心理空间,又秉有冷静的观察与表现的激情。艺术家的主体性生成的条件尽管不尽相同,但生命经验的深入整合、亲近大自然并感悟超验的启示,总是必要的赅备,且要持之以恒。

西湖飞鱼(油画)150×180cm-2018年-王德仲

西湖飞鱼(油画)150×180cm-2018年-王德仲

经由一番试错,德仲绘画的实验性突破始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写生,一种原始、粗旷、厚重的地老天荒的地貌,一种渴望生机的生存经验,令其几度重返,高原行脚敞开了他新的视域,打开了他的画面结构、色彩,大处着眼,则是天地人伦的宏大气象。他善于用粗重的线条勾勒大幅度的景象,用细密的短线、折线、曲线穿插、勾连空间,重构那些高低远近的梁峁、沟壑、窑洞与村落。在其炭笔水粉作品中,线条笔法的自如发挥甚为优沃、突出。

在那森蒙克等待(油画)200×300cm-2019年-王德仲

在那森蒙克等待(油画)200×300cm-2019年-王德仲

在他的布面油画写生创作中,具有魔力的线条引导着未知之域,极大解除了客观再现的辖域,线条与涂绘二者汇聚着激情饱满的张力,诸如《黄麻梁风景》《佳县窑洞》《秋天的榆林郊区》等,他变换俯仰视角进行构图,直接使用原色涂绘,往往在叠加、推拉、变焦的视域中,入乎其内,超乎其外,主客观、情与景相互照应、回环、契合,达到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的意趣与境界。

通过这些主体性经验的获得,其绘画观念和技法得以丰富,当他再度切近身边的生活,一系列京郊题材的大幅油画以脱胎换骨的新面貌问世了,他为风景的抒情性赋予了一种变幻不安的表现性冲突感,犹如滚石音乐。

抱肩女孩(油画)180×150cm-2010年-王德仲

抱肩女孩(油画)180×150cm-2010年-王德仲

德仲的绘画所显示的成熟,在2010年至2012年的大幅油画中,最具感染力与说服力。这期间,他笔下的人物出现在《抱肩的女孩》《松树女孩》这两幅油画中,作品结合了其风景画的个性特征,前者的女孩置于画面中心,抱肩而立,暗灰色调映现出皱褶交叠的白色上衣,表情拘谨而笃定;后者姿态松快而自信,弧线耸起的肩头如同翅膀,隐隐流露着青年人不羁的理想,与其轻盈欲飞的双腿相得益彰。相应地,色彩也明快、烂漫起来,松枝从画面的左上角悠然摇曳、伸展而出,跳跃的深绿随之来到画面右面,传递出一种向上的、怡情的心境。

艺术家的晚餐(布面丙烯)100×200cm-2019年-王德仲

艺术家的晚餐(布面丙烯)100×200cm-2019年-王德仲

2011年创作的《马》是一幅200×300cm的大幅油画,一匹黑马矗立在画面中央,马的前后是黝黑密集的树丛。离奇的是,马的上方散布着一团团不详的黑色的团块、下方则是具有旋转感的红色、黄色及灰色团块,隐约有道路或流水穿过林地,马的意向和周遭环境都带有某种不确定性,令人联想到布罗茨基的诗句:“黑马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或许,这种不确定性,正是表现性绘画语言的魅力所在,它切断了叙事的横向语义链条,使之转入纵向的任意的言语秩序,为凝神观看留下余地。

破碎的乡村风景(油画)150×180cm-2018年-王德仲

破碎的乡村风景(油画)150×180cm-2018年-王德仲

德仲的《夜市》《集市行走》,把自己以往的的油画创作引向一个“不可见”的世界,它不是那种非现实的纯虚拟,亦非超验的鬼神阴冥之境。画家仍立足于观察、来自于生活的深度体验,来自于对存在的审美天真与惊奇,从而给出了观看经验的陌生感和奇幻感。令我们看到“不可见之见”:在夜市的表象之下,物的集合、人的流动、人们的匆匆交易,构成了利与利的算计、暗喜以及争执,表征着人世的欲望纷呈之地。在黑色背景下,物质或商品被抽象为密集的直线、斜线、方格和长条,物的性质被消解了,物的公开性得到幽暗意识的过滤、简化乃至淳化,又旋即在时间之流中消匿。

麻黄梁风景2号(油画)80×100cm-2010年-王德仲

麻黄梁风景2号(油画)80×100cm-2010年-王德仲

2017年暑期,我在德仲工作室大量的画作中,蓦然看到这一“不可见之见”的实验趋向,他自己谦称之为“黑画”,其中有“野地里烧土豆吃的人们”,令人想起梵高《吃土豆的人》,但这仅是题材方面的联系,而德仲早已经积蓄了自己的精神食粮。在此,我看到一种不可遏制的潜能与深意,在这一实验趋向中,画家力图表现某种散漫、混沌、无意识、野性的生命力量,某种在鄙俗的“小时代”挤压下正在退缩的抵抗力量。可以肯定,他的识见、累积和不断出发,更加贯通地气,更富于精神性能量,也更契合于大地的悲鸣,所谓“黑画”之黑,或许更趋近于哲学家所期许的“澄明无蔽之境”。

集市行走(油画)200×300cm-2011年-王德仲

集市行走(油画)200×300cm-2011年-王德仲

喜-鹊(油画)160×130cm-2016年-王德仲

喜-鹊(油画)160×130cm-2016年-王德仲

王德仲

1981年生于北京,200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4年-2018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生活工作于北京。

2009年《花落何处》王德仲绘画作品个展、2010年王德仲风景写生作品展和2015年《想象》王德仲绘画作品个展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自2007年至今,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责任编辑:杨文军

版面设计:汤炜

未标题-1

2

3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