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扎根乡村,投身艺术乡建

2024年01月31日 15:53  |  作者:龙游县政协常委 吴琴芬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GetAttachment (19)

吴琴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艺术乡建”是浙江省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更是浙江文艺界合力打造的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品牌,“文艺两新”亦是“艺术乡建”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龙游县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快构建“一核两极、两江走廊、全域和美”的空间格局,不断推进城乡风貌提升、功能业态植入、传统文化融合。

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3年多来,我扎根乡村与周围群众积极互动,以绵薄之力助推乡村振兴,广泛汇聚“文艺两新”力量,以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在文创设计、艺术创作、艺术策展、艺术研学、凝力聚艺等方面发挥自身力量。

在凝聚创客加入到乡村运营中,组织的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等青年创客由原来的40余名增加到今天的100多名,发挥重要的新业态补充和引领作用;增加乡村产品销售,带动周边村民200多户,年销售额6000万元以上;作为“溪见青春”委员工作室发起人,同时作为乡村创业社情民意调查人和回村创业实践者,与其他年轻创客组建了溪口青春联合会,立足溪口乡村,为更多年轻人创造更加适宜的创业环境和就业基础。

2023水脉艺术节的举办,正是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艺术乡建的具体实践。作为艺术节活动总策划,我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城乡剩余空间的活化利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万千生长”的策展理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文化植入——在地创作——艺术呈现”的策展效果,激活了龙游的文化、文脉;以新与旧、古与今、城市和乡村之间产生联动,以文化和文旅的节点来打造“龙游水脉”品牌。历时3个月的水脉艺术节,艺术形式丰富、活动跨度大、时间长,覆盖范围广。以龙游灵山江沿线串起的龙游古城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和溪口镇两大展域、4个艺术分区,涵盖实验艺术、纤维艺术、公共艺术、影像艺术、绘画、雕塑、论坛讲座、艺术表演等多样化的艺术形态和艺术活动,涉及5个国家130余位艺术家400余组艺术作品,共同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对话和融合,为古城乡村文化创新建设带来一种新的可能性。

水脉即文脉,这也是我们经历了两年多对国内外艺术节探索、数据分析等市场调研萌发出来的艺术活动亮点,意在文化的融合、创新的动力。从大南门挑水巷民居、溪口未来社区、水电站遗存空间里,跨区域的联动来容纳水脉艺术的万千生长,解码出艺术家作品呈现的中国文化基因,以文化艺术的回望与创造,城市带动农村人流,成为了当下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

GetAttachment (20)

陈伟才在地创作艺术作品《山风》

值得回顾的是,在水脉艺术节近百天的展览活动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了三次不同层面的学术研讨会,30多场艺术研学8000多名学生参观艺术节及7场文化互动活动,以加持艺术节在地创作水脉艺术主题活动并带动了100多万游客观赏互动,激发了市场消费。首场研讨会组织了5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青年哲学家,以老庄的《逍遥游》,结合水脉艺术主题,进行人与自然在精神层面的哲学意义讨论;而后组织的“水脉艺术节学术研讨会”,更是针对艺术家的创作成果,给予了非常客观又非常有力的讨论,指出水脉艺术节在地创作活动是在小空间里走向大空间的一次独特的公共艺术活动,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展览后期组织开展的“后农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研讨会”由方李莉教授主导,联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对龙游水脉艺术节从美学、艺术学和社会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这些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满着生机和动力。研讨会从不同层面肯定了举办水脉艺术节的艺术性、重要性和开拓性,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是龙游文化艺术乡村建设的盛事。我们通过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乡村的空间、文化、生活价值重新被显现、被感知。回乡3年,我的愿望、努力和收获,也与此同在。

GetAttachment (21)

后农业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合影

艺术节举办对龙游县地方经济发展、品牌形象提升、产业技术突破、现代艺术与古典融合、艺术乡建对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龙游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水文化的振兴带动城乡文明、文创、文旅全面振兴,聚力打造一批既有“文博味”又有“市场力”的水文化“金名片”,为群众的幸福生活锦上添花,为龙游区域明珠城市增添艺术魅力。

作为一名基层的政协委员和一名文艺工作者,应当发挥专业特长,把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艺术真真切切走进人们生活,也是履职尽责的分内之事。


编辑:陈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