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热点背后

井冈山人民的拜年信

2024年02月23日 10:19  |  作者:何小文 唐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微信截图_20240223101733

1951年冬《人民日报》刊载《革命故乡井冈山区全体农民写信给毛主席拜年》信

近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一幅标注为“1951年冬《人民日报》刊载《革命故乡井冈山区全体农民写信给毛主席拜年》信”的摄影图片,报道了革命故乡井冈山上的704户农民,于新年前夕写信向毛泽东贺年致敬,讲述他们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情形,表达了井冈山人民对党和政府最真切的告白。

一封动情的拜年信

这张照片虽然没有标明具体日期,拍摄的报纸版面也不完整,但从书信中提到的“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井冈山”可以判断,此信写于1951年。因为当年8月上旬,井冈山人民喜迎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访问团还带来毛泽东亲笔所写的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重要的是,这封不太完整的信,动情地描写了井冈山人民的生活情境以及对共产党的感恩感念之情。信的大致内容如下:

亲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住在革命故乡井冈山上的七百零四户农民,新中国的第三个新年来到了,眼看着越过越好的翻身日子,我们心里有许多话要向您说。

前年秋天井冈山重获解放,我们受到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尊敬和关怀。二年来,中央人民政府、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江西省各界人民接二连三组织访问团、派人、拨款来慰问我们,苏联朋友也长途跋涉上山来看我们。我们还经常收到云南、陕西、南京、上海……许多地方的人民写来的慰问信……

今年春天,井冈山区完成土地改革后,人民政府先后拨了十几万斤的慰问粮和农具贷款。我们有了口粮……全区每亩田平均割了稻谷三百二十斤(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下庄乡劳动模范罗龙茂的稻田最高产量每亩达五百二十斤。稻子结实饱满,红薯、黄豆收获也好,人人都说:“感谢毛主席的关怀,今年百种百收。”

今年秋收后,许多人家添置耕牛农具、买布、修房、办喜事……往年,井冈山上很多人家没有米过年,总是“半年野菜半年粮”,现在哪家都有二三十担谷子,大部可以留到明年五六月,再搞些副业就可以接到明年秋收了。山区建设正在进行……办了五个村学,十七个民校,组织了十三个读报组,现在儿童老头都有书读了。今年八月,人民政府还帮助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山上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入了股,此后,我们就再不用翻山越岭跑几十里到外面去买油盐百货了。

今年八月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井冈山传达了您的亲切关怀和指示,当时我们就要以爱国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您的恩情,保持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原先我们计划增产捐献二千二百万元,与遂川县人民合力买一架“井冈山号”战斗机,但是到九月底,我们就已缴款四千八百多万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半年捐献计划。今年秋天的公粮任务,全山区也只五天就全部入库,还超过了预计数字七万多斤。

十二月三日柳辛林同志从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归来,开会传达了您关于加强抗美援朝,厉行增产节约的号召,我们马上开展了讨论,并定出了增产节约的具体计划,许多人家已经根据您的意思修订了爱国公约,并且已经照着做了。我们决定:明年稻田要在今年大丰收的基础上每亩再增产稻谷四十斤,今冬明春要多挖药材、扛木头,挖竹笋、(养)猪、养鸡等,增加收入和稻谷十四万斤,从过年过节,婚丧喜事少请酒、少打米粿,节省稻谷二十二万五……

从信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关心关怀井冈山人民,并派出多批次的慰问团前来慰问,甚至苏共中央还指派著名汉学家、苏联外交部东亚司司长费德林于当年2月中旬访问井冈山。费德林在井冈山期间不仅体验了“红米南瓜生活”,访问了井冈山农民,而且还登临了茅坪八角楼,他最后感慨道:“我这次来井冈山,有这么一个体会,觉得中国的革命斗争条件,比苏联共产党推翻沙皇,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十月革命,要艰苦得多!”

一个革命老区的新面貌

事实正如此,1930年2月井冈山落入敌手后,肖家璧等靖卫团团总率领数百团丁蹿至茨坪,与叛匪沆瀣一气,对井冈山大小五井实行大烧大杀。除了惨杀共产党员和苏维埃干部,连他们的亲属也不放过。致使大小五井原有村民123户竟有69户被杀绝,房屋全部被烧毁,唯留小井一家匪徒们要吃饭的“中和昌”小饭店。在军事方面,肖家璧于井冈山区修筑大小碉堡130余座,并建有弹药库、监狱、水牢等。在扩充军事势力的同时,进行经济掠夺,垄断了井冈山区的油行和粮库,对民众任意派捐派款、敲诈勒索。

抗战结束后,为扩大内战需要,国民党反动派积极扩充兵力。肖家璧对此更为积极,强征壮丁2000多人,期间还把被征的20多名壮丁充当他的私人长工。井冈山市下七乡上七村仅在1946年就征送壮丁140多人,该乡农民刘义海先后被抓壮丁9次,结果损坏了身体,造成终身残疾。大井村邹文耀的儿子因逃避抓壮丁而被迫流落于宁冈和湖南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直到解放后才回到家乡……

来自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关心关怀,让井冈山人民心怀感动,让他们信心百倍、豪情倍增。他们觉得生活自此有了希望,在外避难的父老乡亲也纷纷返回家园,他们以当年支持红军开创革命根据地那般的热情投入和实际行动支持农业生产、改善自己的生活,甚至用节衣缩食的行动来支持国防建设。

井冈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是当年的“毛委员”带领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老百姓最讲实惠,也最懂得感恩。井冈山人民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以及萌发的爱国之志,由此可见一斑。

让井冈山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的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对这片红色热土许下的庄严承诺。勤劳质朴的井冈山承载着革命先辈们对这片土地的期待,传承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也让这片用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神圣土地,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何小文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唐萍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职员。)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