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四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2022年第一期 2021年第六期 2021年第五期 2021年第四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一期

用看不见的,去画看得见的

2024年02月28日 14:04  |  作者: 刘巨德  |  来源:《画界》2024年1月 第1期 分享到: 

雀鸟灵光(国画)145×363cm-2016年-刘巨德

雀鸟灵光(国画)145×363cm-2016年-刘巨德

每次作画,在白净的宣纸上,我总是先把浓黑的墨放上去,试图占满、把握、稳定整个空间,至于那墨块、墨点、墨线是什么物象,似是而非,我并不完全清楚。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抽象点、线关系,引发着我、牵动着我跟它游走,即千笔万笔非一笔是物,最终又都幻化出了物。

泳-女(国画)41×41cm-2023年-刘巨德

泳-女(国画)41×41cm-2023年-刘巨德

看过我作画的同学说:“老师,您作画是从抽象开始,渐化为物,我们是从画物开始,慢慢找出抽象。”我说:“都可以啊!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自己作画的习惯和方式,不一定趋同,这里没有标准,画出好画就行。”他说:“您的画法需要手头功夫和应变能力,您怎么形成这样的作画过程和方式?”我说:“我也是在摸索中慢慢养成了即兴作画的习惯,平时我喜欢默画我看到的,这样养成无心画草图再放大复制的习惯,总想在不确定的过程中默画,从中发现或生发意外的、非预设的形象和情景,期间可以体会到绘画的快感。”

昆仑山上的阴阳湖(国画)180×83.5cm-2023年-刘巨德

昆仑山上的阴阳湖(国画)180×83.5cm-2023年-刘巨德

这种默画,多数凭记忆和想象推测地去画。我很理解古人游观自然、回家再默画的情景,即兴默画是中国画的宝贵传统,看郭熙的《早春图》就会明白,他画中从大到小的形象和关系,都是气的波动和升腾,旨在画道,而不是画物,故古人有“画即道”“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的箴言,这是传之后人的智慧,急需我们去领悟和实践。古人已把绘画的原由、目的、方法、境界提到了模拟“道”的高度,这是中国画神妙的原因之所在,也是永恒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之所在。

红草地(国画)-69×137cm-2012年-刘巨德

红草地(国画)-69×137cm-2012年-刘巨德

“道”是中国古人对终极真理追寻的一个称谓,代表了中国哲人的自然观、宇宙观、人生观。李政道先生有句话让我记忆很深,他说:“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我想用这句话注释古人为什么提出“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为最好。绘画旨在模拟道生万物、万物生道的博大情怀和宇宙之理。

荷根与莲蓬(国画)46×69cm-1997年-刘巨德

荷根与莲蓬(国画)46×69cm-1997年-刘巨德

因此,在我心里,绘画任何一条线、一块色、一束光都是多义的、泛形的,指向什么物象是多重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可变的。形、色、线、光犹如一个抽象的空框,万物皆聚合在空框的有无间,常人把一张纸一块画布视为一个容器,只考虑将某个物象或众多物象放进去做一下组合,我则想象在抽象的空间内生出物象,物象和空间在我心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场,它们互生互长。正如塞尚所言,树木、山峦、人体、岩石、苹果全部由相同空间意义的曲线所构成,没有主次或图底之分别。他说:“我试着向你解释万物较为神秘的、纠结于存在根部的,即我们感觉不可琢磨的根源。”这个神秘的不可琢磨的根源,我理解为中国人所说的“画即道”,也是黄宾虹所言的“绘画的秘诀在太极”。

大荒山(国画)247×101.5cm 2023年-刘巨德

大荒山(国画)247×101.5cm 2023年-刘巨德

为此,对于中国画无论去看或去画,都是“为腹不为目”,视觉艺术并非完全用眼睛看,主要靠心觉、直觉、气觉,非观之以表,而听之以气,这是中国文化在绘画中的特征。

红-荷(国画) 41×41cm 2023年-刘巨德

红-荷(国画) 41×41cm 2023年-刘巨德

面对万物,西方人要“打开看”,要剖析,讲究结构准确的理想化,而国人“抱着听”,听之以气,讲究气韵生动的意象化。前者找看得见的,后者找看不见的。究其原因,中国古人认为,一旦把一个生命剖开了,它就不是原初那个有活气的生命了,成为死物就不是生命的真相了。

听-香(国画)49×133cm-2020年-刘巨德

听-香(国画)49×133cm-2020年-刘巨德

这是文化的差异,“打开看”和“抱着听”是两条不同的认识生命之路,一实一虚互补着,它们都是人类的智慧。从后期印象派以后,这两条路的亲和性大大增强,既相向而行,又距离贴近。当然古典艺术中也早已存在着这种差异的亲和性,到后期印象派几乎重合了,都在探秘那个神秘而不可琢磨的“道”。用看不见的去画看得见的,用看得见的去画看不见的。

鲜花与路石(国画)24.5×68.5cm 2023年-刘巨德

鲜花与路石(国画)24.5×68.5cm 2023年-刘巨德

农家味(国画) 19.5×58cm-2020年-刘巨德

农家味(国画) 19.5×58cm-2020年-刘巨德

刘巨德

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考取该院研究生,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本科学习于陶瓷美术系,研究生时跟随导师庞薰琹研习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绘画比较,毕业后为吴冠中先生助教,中西兼修。他认为:“面对万物,西方人要‘打开看’,要剖析,讲究结构准确,而国人‘抱着听’,听之以气,讲究气韵生动。”他的作品无论国画、油画、陶艺还是雕塑,都一脉相承。


责任编辑:张月霞

版面设计:汤炜

未标题-1

2

3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