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议政瞬间 委员聊辽

首页>协商>协商建言

对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思考和建议

2024年03月01日 15:07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就业是民生之本,既与国之大者相关,也与万家灯火相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近年来更是明确将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形势持续好转。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多地考察调研,多次对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结合去年以来的调研和近期学习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就业工作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强保障等方面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纳入高质量发展总体战略之中,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让每个人在适配的劳动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个人价值,最大限度发挥人口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人力资源支撑。

应当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认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要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意味着要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让更多的劳动者有就业岗位;要实现更有质量的就业,工资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就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就业数量问题是我国当前就业政策以及相关评价体系更多关注的方面,比如对城镇新增就业数量、高校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等都有具体的考察或具体调整目标。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就业总量压力虽然突出,但是就业大局较为稳定,更为突出的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具体表现在劳动者的技能储备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劳动者主观就业愿望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等,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情况长期存在。

二、 充分认识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重要支撑。就业一头连着亿万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实抓牢,群众生活就有底气。稳就业的根本途径靠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把握好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中的优先地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千方百计创造、挖掘和激活更多就业机会,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最大限度释放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各省的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来看,大都将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前沿科技等视为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持续加码。新产业、新模式、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必然会催生大量就业机会,产生许多全新岗位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就业不仅表现稳定,能够把就业蛋糕做大,而且充满活力。

三、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而带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国民营经济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起来的,从当年个体户给自己“找饭碗”,到创办民营企业为社会“造饭碗”,这是我国民企从保障个体生存到带动群体发展的社会价值实现历程。调查发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选择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即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用了生力军、重要基础、重要力量三个词,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和贡献,特别是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这一定位是首次提出,预示将在更多领域、更多环节和更深层次为民营经济敞开准入大门,促进民营经济释放发展潜能。我们常用“56789”来概括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谓“8”,即民营经济吸收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毫不夸张地讲,民营经济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持续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既关乎经济发展,也关乎民生和社会稳定,必须高度重视,全力做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稳就业与居民收入、扩大内需密切相关。居民消费能力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主要是工资性收入,也就是来自就业。稳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信心,只有腰包鼓起来才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才能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举措。当前,全国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人。平台经济吸附的灵活就业人员数量远超传统企业,提供了包括快递、网约车、外卖配送、网络直播、电子商务等种类丰富的就业岗位,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探索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五、 兜底线强保障创新方式方法,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良好的氛围。政策是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好的红利。近年来,中央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并持续强化,下一步要在推动就业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等的协同发力上下功夫,通过战略一致性提升战术有效性。职业技能培训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要发挥好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作用,聚焦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领域,加强用工量大、急需紧缺的“热门”工种培训,打造特色培训品牌;要提高培训质量,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取证率、就业率、增收率检验培训成效;要有效调动各类培训单位的积极性,推动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作者系刘海芸,山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编辑: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