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美美与共” 向绿而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03月02日 10:00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3940163)-20240302095520

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运河通州段,治理后的运河,人在河边漫步,(3939742)-20240302095525

图为北运河通州段,治理后的运河。记者 田福良 摄

十载光阴,春华秋实。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也是在这天,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

京津冀地区山同脉、水同源,同处一个生态系统,是生态和经济共同体。生态环保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直接体现。十年来,三地深入开展区域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实现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共护碧水长清

库区清淤、全线巡河、污水处理、假日供水……龙年春节期间,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在流域沿线的多个项目依然忙碌着,公司在流域沿线累计投入200余人次,持续开展河道全域巡查,确保节日期间补水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虽然辛苦,但他们累并快乐着:自2023年永定河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有水后,2024年永定河生态补水正稳步推进。截至2月17日,已实现全年全线有水48天。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的主要水系之一,流经北京、河北、天津,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但遗憾的是,被盼长久安澜的永定河近年来却陷入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尴尬境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永定河的命运迎来了转机——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成为京津冀生态领域率先突破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2016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印发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决定对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的永定河全流域进行系统生态治理,并将其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领域率先突破项目。计划利用5-10年时间,将永定河打造成为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廊道,逐步恢复成“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

此后,永定河的生态治理更是一年一个台阶。

2019年,永定河生态补水工程启动,上游万家寨引黄及山西、河北当地水库向官厅水库调水2.7亿立方米,实现黄河与永定河的历史性“牵手”。

但在全国委员们看来,补水只是第一步,高质量发挥生态调水效益才是关键。

2019年“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训练提出要完善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很快,他的提案得到了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提案,并就此主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开展提案督办,赴官厅水库、卢沟桥枢纽工程、园博湖等地开展调研。

水利部对王训练的提案办理高度重视,当年便向财政部提出了会办意见,并建议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力争将永定河纳入国家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为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生态补偿提供示范。

有改变的不仅仅是永定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三地实现上下游溯源治污、源头护水带来重大机遇。

白洋淀,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曾经长期是劣V类水质。

2018年4月,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调研组专程到雄安新区就白洋淀生态保护和修复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表示,加大白洋淀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关系雄安新区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要着力做好“丰水”“净水”“活水”文章,探索创新水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谋划实施白洋淀保护和修复的重大工程。

时间再来到2022年9月15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白洋淀迎来了“她”的高光时刻。

全国政协常委、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以“白洋淀水污染治理”为典型案例概述了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重大转折性变化。同时,黄润秋还展示了一张白洋淀风景图。他介绍,不管是水质也好,湖岸的生态景观也好,白洋淀成为一道人水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北京市深入推进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表示,京津冀区域同属海河流域水系,互为上下游、左右岸。京冀两地政府先后签署两轮次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和张家口市、承德市共同组成“保水共同体”,形成了保护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动。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在生态领域,三地应更加注重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强一体化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联合组建区域性、流域性生态修复主体,提高生态修复质量和效能。

携手擦亮蓝天

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公布的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在后20名中,已经鲜有京津冀区域的城市上榜。

而在十年之前的2014年,原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4年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空气最差十城中,京津冀区域内8个城市赫然在列。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大气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环。

早在2015年4月22日,全国政协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双周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京津冀三地政协主席、专家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汇聚一堂,探讨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根源及协同防治的途径。

治理雾霾需要区域协作,这是共识,更是难点。

根据中央部署,2013年,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区市以及中央有关部委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小组。委员们认为,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既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5年1月,民建中央和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组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调研组,先后赴京津冀三地进行调研。“要加大执法力度;重视城市规划与建设,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避免城市无限制扩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2014年以来,全国政协持续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提案列入全国政协重点提案题目,提案既有宏观分析,也有微观视角。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协商民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提案工作的各环节,希望提案承办单位切实发挥提案作用,用好提案这一“信息源”和“智慧库”,让合理可行的意见建议落地有声。

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成绩单也显然没让委员们失望——

十年来,三地持续深化合作,大力推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优化调整。三地连续七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与周边城市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有效削减污染峰值、减缓污染积累。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一地吹哨、三地响应”。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表示,“实践证明,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符合大气污染传输扩散、区域间相互影响的规律,抓住了问题要害,十分有效。”在他看来,京津冀创造了国际大气污染治理的中国范式。

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重污染天数分别较2013年减少50天、37天和69天,而且污染程度明显减轻。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3年分别增加95天、87天、121天。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明显下降,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2、41、38.6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降幅分别达到64.2%、57.3%、64.3%。

共同助力“风光无限”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观众在被运动员们精湛的技术折服的同时,也记住了来自张北的风。

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现奥运史上首次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这背后离不开河北张家口充足的风能和光照资源。

张家口是全国首个获准建设双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地区,河北省推进张家口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京津冀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但京津冀区域不仅仅有风。

2021年,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调研组到雄安新区就地热能开发利用开展调研。调研组建议雄安新区科学利用地域内充足的地热资源,大力规划建设区内清洁热源和高效供热管网,优化综合能源结构,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区,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今,地热开发利用已经成为雄安新区能源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3年9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调研组赴河北省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开展调研。调研组指出,要加快推动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我国新能源产业供应链韧性,促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十年来,冀北清洁能源建设、北京大兴氢能产业园、天津南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等标志性成果拔地而起,能源协同互补不断加强,京津冀三地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完成能源从“风光无限”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的精彩“三级跳”,三地共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实施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已列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实的若干措施之一。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在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2月21日举办的“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表示。

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信息显示,京津冀三地分别出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揽子支持政策,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稳定油气生产规模,推进煤炭绿色开发,区域内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2年底,三地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装机达到793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50%以上,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一半。

共护碧水、擦亮蓝天,风光无限。京津冀三地美美与共,向绿而行。如今,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在京畿大地逐步铺展开来,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图景!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