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科技中国 使命担当>聚焦

聚焦废弃物循环利用,环境商会建议在基金上寻求突破

2024年03月03日 14:38 | 作者:章轲 | 来源:第一财经 分享到: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下称“环境商会”)以团体提案的名义建议,改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增加资金来源补齐资金缺口。设立塑料包装回收利用基金,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在今天(1日)上午召开的“2024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环境商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由环境商会起草的《关于改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提案》《关于促进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的提案》(以下统称《提案》)已提交全国工商联。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以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为路径,覆盖生产生活各领域,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大力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是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提案》介绍,截至2022年底,拆解企业已累计处理约7.7亿台废电器,有效引导电子废物从个体商贩进入正规处理企业。2012至2021年,电子废物处理企业年实际处理量由1010万台增长至8785万台。

《提案》介绍,按照《关于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标准的通知》(财税2021年10号),现标准为每台电视机40~45元、微型计算机45元、电冰箱55元、洗衣机25~30元、空气调节器100元,较早期下调了30%左右,拆解企业为控制成本必须压低废物回收价格,打破了社会回收商和拆解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

《提案》称,当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存在基金收支不平衡、资金缺口巨大、出现入不敷出、补贴滞后等现象。调查发现,虽然个别拆解企业建立了回收渠道,但多数企业仍依赖社会回收体系,不掌握主导权议价能力弱。社会回收商为维持以往利润水平,不愿将废物低价输送至正规企业。跨省市远距离运输成本较高,同地域内的废旧物资竞争激烈。2023年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停征,鉴于衔接政策尚未出台,一些拆解利用企业已经停工,以待政策明朗后再开展经营生产。

“多因素叠加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价格波动大,基金补贴的最大受益方实质是社会回收商,拆解再利用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激增,产能利用率不足。”《提案》反映,近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铜、铝等售价提高,很多回收商开始自行拆解,产生的废油、废铅酸蓄电池、废催化剂、废制冷剂等危废污染突出。

《提案》建议,改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增加资金来源补齐资金缺口。探索实行针对大宗电子产品的消费者押金退还政策,进一步延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启动新9类产品处理的基金征收,弥补大家电处理的拖欠资金缺口,维持电子废物回收利用量的稳定。完善动态补贴机制,平衡好补贴标准与企业处理成本的差异。同时严厉打击私拆等无资质企业拆解行为。

微信图片_20240303143701

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是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摄影/章轲

在推进再生塑料循环利用方面,《提案》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面临着严重的塑料污染挑战。塑料再生对于推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仅以PET聚酯为例,生产端每生产1千克原生PET聚酯产生二氧化碳排放2.15千克,而1千克再生聚酯的二氧化碳排放仅为0.45千克,即再生聚酯能够有效减少约79%的碳排放量。

《提案》反映,近年来,国内再生塑料价格普遍高于原生塑料,尽管国家鼓励再生塑料的利用,但在缺少硬性指标约束的条件下,再生塑料生产很容易受到下游采购方意愿、原生塑料价格波动等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在国际原油价格降低时,原生塑料价格随之下降,下游采购方就会减少再生塑料的使用量。再生塑料消费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塑料回收高值化利用的进展不及预期,难以实现原料替代范围的扩大化。

《提案》建议,制定清晰、有约束力的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战略。在充分调研国内塑料行业的基础上,对于原生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提出阶段性、定量化的分类回收利用要求,明确包装中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有效地稳定全社会塑料循环利用规模。给予再生塑料生产和使用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促进废塑料利用的规模化和多元化。

“设立以PET聚酯材料为代表的塑料包装回收利用基金,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ERP)制度。”《提案》建议,遵循“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参考饮料纸基复合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产业相对成熟的PET聚酯材料着手,试行由塑料包装生产企业缴纳基金,支持PET包装的收集、分选、回收和再利用,以激励生产商减少塑料包装,开展产品生态设计,促进再生材料利用。

同时,加快推进食品级塑料原级利用,出台食品级再生塑料应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畅通和拓宽再生塑料应用渠道,扩大废塑料替代原生资源规模。推动塑料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标识认证。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鼓励政府和龙头企业加大绿色低碳产品的采购力度,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再生塑料产品。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