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如何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

张金英委员:推动企业主动与院校合作

2024年03月05日 19:1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3月4日电 产业工人队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带领调研组深入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部分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产线和工业互联网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性认识不清,技术攻关氛围不浓,很少主动向院校寻求技术攻关。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工人岗位培训不系统,企业内部缺乏长效培养机制、覆盖率低,无法为职工制定发展成长规划,缺乏定期或不定期的基础、专项和创新能力培训。”在张金英看来,应构建企校协同完善精准化培养链条,以目标为导向,通过搭平台,聚合力,建立由1家企业联合若干“院校+公共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培养培训平台,形成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间多方联动的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链条。

在加强师资建设方面,张金英建议,统筹学校与企业教师资源,采取“师带徒,明定位,劳模工匠带头传承创新”的措施,进一步建设专业化、结构化师资队伍,建立企业技能大师、劳模工匠联合院校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指导,带领职工参加岗位练兵、技术革新、创新创效、劳动竞赛等活动,打造“1+N”型中国特色学徒制。

“人才成长路径至关重要。”在张金英看来,目前企业与院校共建人才的实训基地实效性不够强,共建基地的目标定位、功能发挥、人才培养与实践课程标准尚不统一。

她建议,搭建企校共建产业化训练平台。强化标准建立,通过“建体系,立目标,企校合力共建产业化训练平台”,进一步明确企校共建实训基地的标准化流程、针对性目标和全过程管理,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全生命周期培训体系,与院校、实训中心、培训基地联合开展培训。

产学结合可以共创多元化发展路径。张金英提出,通过“系统化,创机制,多方协力共研评价与产学结合体系”建立系统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系,建立从学徒工至首席技师的聘任制度,根据聘任等级,每月给予相应的津贴,提高薪酬待遇,大力培养技能专家、大师、大国工匠。(张原 魏天权)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