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声音

学习亦要讲科学

2024年03月13日 09:47  |  作者:钟祖荣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经说:不要问孩子聪明不聪明,而要问孩子哪方面聪明。只要看到孩子的长处,人人就都是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扭转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尽快形成科学的教育生态更是受到关注。

科学的教育观有赖科学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编者

什么是科学的成才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乎所有家长的期待,当然成龙和成凤的毕竟只是少数,因为龙凤是尖子。科学地说,希望人人成才是合理的。如何成才?从个体的角度,当然要学习要勤奋要学习好。从社会的角度,要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包括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但不少家长把学业竞争看成是成才的途径,认为只有在学业上超过别人才能成才,落后于别人就难以成才,把竞争的赛道固定在学业上,把竞争的指标固定在考试成绩分数上。这其实是人才观和成才观的大误区,是不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什么才是科学的人才观和成才观?一个人价值观正确、品德良好,在知识和能力上有专长,并且能够发挥这种专长为社会的某个领域作出贡献,特别是创造性贡献,就是人才。人才的突出特点,一是素质有专长,有优势。要有专长,就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优势点,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学习。二是领域差异性,专长有领域和特点的不同,如语言的专长、逻辑的专长、空间构造的专长、艺术的专长、运动和操作的专长、人际沟通的专长等等,这些专长形成的基础、条件、环境、方法等都不同,所以,一个人成才,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路径,而不是一个模式。许多家长认为成才就是学业竞争这一种模式,能否成才的指标就是学业考试分数的高低,这是错误的。三是实践出成果,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做出实际成绩和贡献,社会才最终认可是人才,只是具有良好的素质而没有在实践中做出实绩,那只是潜在的人才,而不是人才。实践出成果,是学生就业工作后的表现。在学校学业上好,工作中未必必然好,学业不好,工作中未必不好。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中依靠各种综合素质,特别是专长、创意、品行、意志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起作用,而学业好往往只是部分素质的展现。

所以,如果说要竞争的话,那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擅长的赛道,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在学业一个赛道上去盲目与别人比较。扬长成才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师、家长很重要的育才方法,就是要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发展兴趣,找到优势、发展优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经说:不要问孩子聪明不聪明,而要问孩子哪方面聪明。只要看到孩子的长处,人人就都是人才。

什么是学业成绩背后的核心竞争力?

有了科学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我们再看学习和作业,就看得更加清楚了。许多家长认为,多做作业,学习时间长,多报班,学习成绩就能提高,学习上就有竞争力,这也是片面的认识。其实,在考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核心的差别在于人的思维能力,在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在于是否专心专注,在于思考的速度等。所以,如果比较学习的优劣,不能简单比较投入时间长短,更不能简单比较做题多少,而是应该比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考能力等,这些因素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家长要下力气的地方,是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掌握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核心竞争力。如同我们经常讲经济发展一样,不是粗放式发展、外延式增长,而是要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内涵发展。学习的好坏,时间等数量性因素固然重要,然而,方法等内涵性因素更加重要。

作业多少算合适?

作业量的多少和做作业时间的长短,这是作业负担。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重要的。没有作业家长慌,怕学生玩、怕学生落后、怕学习成绩差。作业何以重要?这要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说起。学生掌握知识,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环节,才能真正掌握。感知就是通过看、听、操作等方式形成感性的认识,知道知识具体对应的事物,知道事物的重量、形状、颜色、材料、功能等具体内容,没有这些感性认识,就难以形成概念。理解就是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的过程形成概念、判断等理性认识,即比较抽象的知识。巩固就是记住。知识不记就会忘记,忘记了就没法提取出来,没法应用。所以,学习知识要反复记诵、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应用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新的情景中去解决问题。通过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知识便成为能力,便真正掌握了。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任务是学习新知识,主要是感知和理解,也包括初步的应用(更多是老师讲例题,学生初步练习)。知识的记忆巩固、应用练习,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所以,作业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控制学生的时间,防止学生贪玩。作业要起到这样的作用,一要有一定的数量,二要有较高的质量,三是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是教师布置作业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师在控制作业总量、研究作业质量、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作业布置更加精准。当然还有不断提升的空间。

什么样的作业量才科学?

作业量是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作业量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关于学业负担和学习质量之间的关系的许多研究认为,中度的负担最有利于提高质量。过重或过轻的负担都不利于提高质量。负担和质量(成绩)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一项关于一年级学生写生字遍数的轮组实验表明,抄4遍和抄8遍,其测验成绩十分接近,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抄写过多并没有实际效果。何菲等基于上海2012年参加PISA的数据,分析学生作业时间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作业时间在0-11小时/周的范围内,学业成绩随作业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超过11小时/周,这种上升不明显;而超过24小时/周,学业成绩反而下降。PISA创始人安德烈亚斯·施莱谢尔根据PISA数据发现,“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教育效果就越好”是一个错误判断。可见,保持适度的作业量是一个基本原则。

国家减负政策,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作出了规定,对完成作业的时段也提出了建议。2018年减负文件规定是: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关于时间段,建议学生在学校三点半后的课后服务时间段,基本完成作业,或者完成大部分,少量回家完成。

作业量适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掌握知识的要求,二是学生可承受的程度。要掌握知识,没有作业或者作业太少,达不到要求。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其他需要,作业太多不行。作业太多,学生身体心理负担过重,减少学生的睡眠时间,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作业太多,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兴趣发展,而只能局限在学科学习、教材内容之中。作业太多导致的这两个负面影响,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学生的睡眠,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都非常重要。减负文件中也规定了学生的睡眠时间,2018年的文件中规定: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要按时作息、不熬夜。睡眠不仅有时间总量问题,还有时间段问题。如果按照学生早上6点起床倒推,高中生应该在晚上10点上床睡觉,初中生应该晚上9点,小学生应该晚上8点。这样的话,晚上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于做很多作业。

学分背后的时间成本不需要管控吗?

关于作业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多主体共同进行管理。学校和教师在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方面下功夫。家长的任务主要是督促完成作业,不额外布置作业。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高质量完成作业,达到作业的目的,促进自己的学习。学生对完成作业的自我管理意义很大,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一是准备作业记录本,既记清楚老师布置的作业,明确任务,又可以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和完成时间。二是记录每道题作业完成时间,或每个学科作业完成时间,保持对时间的控制。这些时间上的统计,可以反馈给老师,供老师了解作业完成时间长短,以及作业量是否适合。三是提高作业完成效率。有的学生作业时间长,可能有不专心、做分散精力的事情等缘故。作业时应该集中注意力,抓紧完成,以便进行其他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关于学习时间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基于PISA2015年数据,每小时用于各科学习时间对各科成绩平均贡献分方面,OECD成员中,科学为11.2分,阅读11.2分,数学11.1分;在中国参加的四地中,科学为9.1分,阅读8.6分,数学9.3分,这说明我国学生学习时间对分数的贡献率不如OECD国家,也即获得同样学分的时间成本相对比较高。这进一步说明,我们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四是总结作业的方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作业的情况进行反思和改进。

完成作业后还应该做什么?

学生完成作业后还应该做什么?其实,学生回家后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还有很多学习的任务。还有哪些任务是必需的?这要从学习的种类和任务说起。学生学习的种类,有品德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三种。三种学习的方式有所不同,品德学习主要是在做事过程中的态度学习,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做人,技能的学习主要是在具体做事过程中学会做事的技能技巧。学习的任务,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也要有课外阅读、体育活动、艺术学习、劳动锻炼等任务。比如家务劳动,不可能在学校学习,只能在家中学习。此外,就成才而言,学生需要就自己的兴趣点深入学习拓展学习,才能形成爱好和特长,这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我们把这种学习称为专长学习,它对于形成特长、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等有多方面的意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让他从事他喜爱的劳动,而且,他越深入到这种劳动中去,他的能力和天资就会得到越好的发展,他的生活也会越幸福。”然而如何发展个性?他说:“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才能得到发挥。”最后,还有学生个人的或者与同伴的娱乐、玩耍,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虽然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但童年的乐趣不能失去。要在学生时代留下童年游戏和同伴活动的时间。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