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人物

全国人大代表杨莲英:乡村路上,“把脉问诊”解民忧

2024年03月19日 10:47  |  作者:郭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1版2条配图(4161051)-20240319104440_爱奇艺

杨莲英代表为村里老人测量血糖

清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华乡,白色的雾气从山谷中缓缓升起,很快弥散开来。当太阳渐渐露出光亮,距离乡镇政府几公里处的河南村也慢慢苏醒。早上7点,全国人大代表、乡村医生杨莲英准时打开了村卫生室的大门。她熟练地打开紫外线灯为治疗室消毒,同时清点诊疗工具和药品,准备接诊这天的第一位病人。

今年43岁的杨莲英是河南村唯一的乡村医生。16年来,她尽心守护着近2000名村民的健康。他们的健康状况,不仅记录在健康档案里,更记在杨莲英的心中。

“平时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晚上9点左右就能收工。但回到家,我也是24小时‘值班’的状态。”杨莲英说,乡亲们生病不分时间,无论多晚、什么天气、什么节日,都可能需要接诊。“我的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

在北京开会的这几天,杨莲英每天会在会议间隙接到很多电话,“有咨询病情的村民,也有关心我什么时间回去的。”杨莲英说,“很多有慢性病的老人需要每天测血压、血糖,我也放心不下他们。”从北京回去后,村卫生室第一时间开了门。

杨莲英记得,2018年刚当选人大代表时,外出培训、开会的次数比较多,总会有村民小心翼翼地问她是不是不回去了。“乡亲们那种真诚的眼神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除了医患关系,我们更像是家人。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杨莲英略带哽咽地说。

除了在卫生室坐诊,走村入户开展慢性病患者随访、重点人群体检等也是杨莲英的日常工作。河南村下辖10个自然村,受地质地貌影响,高山连绵,村落分散,行医之路坎坷艰险。因为担心妻子的安全,丈夫只要有时间就会亲自把她送到目的地。

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于履职尽责,杨莲英早已不再陌生。对于她来说,走村串户既是行医的需要,也是倾听民声的机会。那个每次跟随杨莲英一起出诊的医药箱,不仅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也因为里面多了一本红色的“履职手账”,成了民声民意的载体。“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把脉问诊’。”杨莲英笑着说。

“杨代表每次都会认真倾听、记录,还会耐心答复。”在村民们心中,杨莲英除了是他们的好村医,还成了村里的“百事通”。“有什么新的惠民政策,我们的需求能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问杨代表准没错。”

随时随地的调研,让杨莲英对乡亲们的所期所盼“了如指掌”,也让她能在每年全国两会上带去实实在在、冒着“热气”的建议。加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宣传培训,提升村医待遇、稳定村医队伍,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完善乡村振兴“引育留”人才激励机制,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乡亲们呼声最高的,总是杨莲英履职最关注的问题。

让杨莲英高兴的是,近年来,乡亲们的很多期盼变为现实,她也成了美好生活的见证者:村卫生室的基础医疗设施逐步完善,乡亲们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村”;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出诊路上“一脚泥”成了历史;随着文旅产业发展,乡亲们盖起了一栋栋小洋房,村里的“颜值”大大提升。

“过去村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比较多,这些年随着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很多青壮年陆续回到家乡,成了家乡振兴的重要力量。”杨莲英说。

村民王自华是返乡青年之一。他和妻子刚刚完成最后一批的枇杷采摘,这两天正忙着对已经采摘完的枇杷树进行梳枝。“之前我们一直在外省打工,这几年听说枇杷的市场行情好,再加上之前有一定的枇杷种植经验,我们就商量着回来。现在收入不比在外务工少,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王自华笑着说。

回到村里后,杨莲英第一时间成了全国两会精神的宣传员,同村民和基层干部分享参会的感受和收获。“去年,我到各村进行了6场宣讲,今年可能会更多些。”杨莲英告诉记者,教育、医疗、养老、乡村振兴等一直是乡亲们最关心的话题,“今年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都围绕这些话题谈了想法、提了建议,我想把这些都讲给村民们听。”

回到工作岗位,杨莲英说,她最大的希望是将来有更多年轻医生加入村医的队伍,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和她一起共同守护好村民们的健康。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