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资讯 法治时评 法治人物 法律速递 盈科说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页>法治>资讯

中华遗嘱库发布白皮书:

中青年遗嘱十年激增24倍,专家建议将遗嘱订立纳入老年服务体系

2024年03月22日 13:4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 奚冬琪)3月21日,中华遗嘱库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在京发布。白皮书显示,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数量达478850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11868份,百姓对订立遗嘱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白皮书在对遗嘱数据进行多维度展示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从中折射出当前家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遗嘱人平均年龄持续下降,遗嘱年轻化趋势明显

白皮书对比历年所统计的遗嘱人平均年龄,发现订立遗嘱的平均年龄持续下降。遗嘱人平均年龄已经从2018年所统计的77.43岁降低至2023年所统计的67.82岁,遗嘱年轻化趋势明显。

中华遗嘱库项目办主任陈凯表示,2017年30岁以下订立遗嘱的数量为61人,2023年达到了1030人,七年上涨了15.8倍,遗嘱正在被更多年轻群体所接纳。“0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不断上升,2023年共有167名“0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相较于2020年时,增长率达到了24.62%。遗嘱年轻化趋势表明,现代年轻人对于个人财产的保护和规划意识逐渐增强,国人对遗嘱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遗嘱观念正在持续发生转变。

遗嘱需求旺盛,专家建议纳入老年服务体系

在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要以高质量的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通过白皮书数据发现,2013年时,在中华遗嘱库进行咨询的中老年群体数量为21420人,登记保管量为6804人,保管比例为31.76%。而到了2023年时,在中华遗嘱库进行咨询的中老年群体达到了85622人,登记保管量达到了53422人,保管比例上升到了62.39%。由此足以见得,百姓对订立遗嘱的相关需求越发旺盛。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龙翼飞教授表示,对中老年群体而言,高质量的遗嘱服务关系到老年人财产权益保障,以及晚年家庭幸福和谐,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和谐社会目标,尤其是随着百姓订立遗嘱需求旺盛,应尽快将高质量的遗嘱服务纳入到老年服务体系中。

指定遗产管理人,亲友占比87%

自民法典推出遗产管理人制度后,遗产管理人就备受关注。通过今年白皮书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指定亲友为遗产管理人占比为87.2%,而指定他人或机构为遗产管理人占比12.8%。这充分说明,我国百姓订立遗嘱并指定遗产管理人时,更倾向于人际信任。

陈凯认为,亲友担任遗产管理人的优势在于,他们熟悉遗嘱人的意愿和生活习惯,有助于遗产按照遗嘱人意愿分配,但同时也存在风险。亲友若非遗产管理专业人士,可能会出现无法处理财产过户、继承手续、法律文书、诉讼程序等问题。面对遗产分配不均,与他人的质疑和挑战时,容易引发更大矛盾。相较于亲友,专业的遗产管理人具有良好的专业性与中立性,在处理遗产过程中,他们会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被继承人真实意愿进行处理。在陈凯看来,加快遗产管理人职业化进程迫在眉睫。

践行“枫桥经验”,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

“枫桥经验”强调将矛盾预防化解在基层,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最成功的实践。中华遗嘱库成功地将“枫桥经验”运用到解决继承纠纷的难题中,将大量矛盾化解在了基层。

通过今年的白皮书可以发现,从2023年初开始,中华遗嘱库开展的“百人百场”公益普法项目先后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等地的165个社区,开展了273场普法讲座,以及93次社区户外咨询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达11752人次。该项目成功打通了法治知识、法治理念、法律服务与家庭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普法到家,让广大群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法治的公正与效率。

了将“枫桥经验”进一步落到实处,帮助更多百姓解决遗产继承纠纷难题。2023年10月,中华遗嘱库成立了继承部,解决了58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例。此外,推出的“继承无忧”八大服务措施,极大提升市民在遗产继承方面的便利性,最大限度减少了因财产继承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困扰。

陈凯表示,下一步,中华遗嘱库将继续积极探索“枫桥经验”在遗嘱继承领域的应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专业、公正、高效的法律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