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2022年第一期 2021年第六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二期

焦兴涛雕塑艺术集评

2024年04月01日 11:11  |  作者:画界  |  来源:《画界》2024年3月第2期 分享到: 

在中国雕塑界,焦兴涛是197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雕塑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焦兴涛因一批具有解构风格的作品而备受雕塑界瞩目。立足于对工业时代的机械废品—铜、铁等材料做形式与语汇上的转换,并用它们来表现一些传统人物,代表性的作品有《才子》《佳人》《门神》系列。实际上,在其后二十多年的创作中,焦兴涛的个人创作脉络大致形成了四类发展方向,一类是延续了1990年代中后期的解构风格。第二类是对消费时代与大众文化的关注,代表性的是《绿箭》系列。第三类是将新具象雕塑的风格与观念化的表述相结合,这在《真实的赝品》中可见一斑。第四种方向是公共雕塑和公共艺术项目,这在《羊磴艺术合作社》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无-题(雕塑)55×23×104cm-2022年-焦兴涛

无-题(雕塑)55×23×104cm-2022年-焦兴涛

面对焦兴涛近三十年的创作,我们发现很难用单一的风格、形态,或者发展谱系对其作品进行归类。那么,焦兴涛的工作方式与创作逻辑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又如何进入艺术家的雕塑世界?在我看来,其创作至少有三个特征:首先,是从雕塑出发,即从语言与艺术本体的范畴进行拓展。如果以2000年为分水岭,早期的创作侧重写实、具象、超级写实、新具象语言的转换,基于此,我将其看作是学院雕塑向现代主义雕塑的转变期。2000年以来,语言经历了快速的转变,比如探索作为景观的雕塑、作为剧场的雕塑,也包括部分跨媒介的雕塑,这一阶段的作品完全属于当代雕塑的范畴。第二个特点是强调观念性与实验性。亦即是说,超越艺术本体的范围,从与雕塑相关的工作方式、雕塑自身的叙事逻辑、展览制度,抑或是更宽泛的艺术制度切入,通过观念性的表达,改变人们既有的雕塑认知,拓展当代雕塑的形态边界。比如,《真实的赝品》对日常与异常、雕塑与非雕塑的讨论,《羊磴艺术合作社》中对“介入”“协商”与“在地性”等概念的涉猎。第三是将自身的雕塑构建一个社会学的阐释语境。这次展览,我们提取了一些关键词,比如国金中心、天街、广场、海洋球等。事实上,从早期的《绿箭》到最新的《理想国金中心》,我们会注意到,焦兴涛作品意义的生效,得益于作品背后,融入了当代中国在高速发展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经验与文化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焦兴涛的作品有着浓郁的现实性与当代性。

—何桂彦

《门神》之二(雕塑)168×96×72cm-2003年-焦兴涛

《门神》之二(雕塑)168×96×72cm-2003年-焦兴涛

当我看到焦兴涛的那些包装袋和打上符号的那些“物”的雕塑的时候,我不愿意把它们看作波普现成品的“唯物”,因为,焦兴涛既不直接用现成品做作品,也不用翻制现成品的手法制作那个物的标本。他总是用传统雕塑的塑造手法去为那些被包装的物品造型。正是这种制作意识,使焦兴涛和正在表现的物之间产生了距离。恰恰是这个距离体现了艺术家、物和在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当艺术家看到、关注,进而思考和表现一个物的时候,那个物已经被打上了艺术家的烙印,已经不是所谓的纯然之物了。

—高名潞

门神之一(雕塑)168×96×72cm-2003年-焦兴涛

门神之一(雕塑)168×96×72cm-2003年-焦兴涛

它的精彩在于,一旦作为陪衬的真实物品变成“作品”的图底时,由于这种相互证明的图底关系,使它们在整体上都必须成为观众所观看、所辨识的对象,这时候,“作品”需要“非作品”来证明;同样,非作品需要让“作品”来撇清;这场相互证明的视觉游戏这让“作品”和“非作品”都变得不可缺少,也就是说,“非作品”一下也变成了“作品”之所以成为“作品”的必要条件,因为它不是“作品”,所以“作品”才成其为“作品”。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柱头、旧木箱、包装箱、玩具、手套本身就是“高仿真”的赝品,它不仅在和观众的视觉“躲猫猫”,也在和观众关于什么是艺术的常识“躲猫猫”。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只有仿得越像、越能乱真的时候,才能证明它是“艺术”;同时,它仿得越像、越能乱真的时候,越发增加了被观众指认的难度,也就越难以证明它是“艺术”,在这个悖论中,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深度消失,何况,当代艺术中本来就有现成品艺术,焦兴涛所做的,是利用赝品挑战现成品,把艺术和非艺术的问题再向前推进一步,让它加多一个层次,让它变得更复杂、更纠结、更难以言说。这种自我相关、自我纠缠的情形,改变了主客体的关系,也改变了创作和观赏的关系,当然也改变了生活和艺术的关系。

—孙振华

才-子(雕塑)85×36×21cm-1998年-焦兴涛

才-子(雕塑)85×36×21cm-1998年-焦兴涛


焦兴涛

国政协委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入选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雕塑作品《烈焰青春》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作品《逐梦》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魂·韵》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获第十次重庆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负责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负责人。


责任编辑:张月霞

版面设计:汤炜

1

未标题-1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