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2022年第一期 2021年第六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4年第二期

关于书法创作中的感性表现

2024年04月02日 17:18  |  作者:张 继  |  来源:《画界》2024年3月第2期 分享到: 

在书法创作中,感性表现是相对于理性表现而言的。在师法传统即继承阶段主要表现为理性,在变法创作阶段则主要表现为感性。

当对古法即传统有了深刻理解及把握之后,感性表现即变法、创新则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创作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书家成就的高低。社会上不乏对传统深入学习并准确再现者,但由于缺乏创新精神及变法手段,或缺乏足够的胆识,囿于前人的藩篱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无缘于真正的创作。这里就如何发挥感性或曰如何变法谈四个方面的认识,诚与广大同道共勉。

《书法传承之我见》(行书)-张-继

《书法传承之我见》(行书)-张-继

首先是对古法的灵活运用。清人魏锡曾有“推崇入古出新,讲求天真自然,反对墨守成规,摒弃矫揉造作”的学术立场,影响深远。在当代,书法正逐渐摆脱其实用功能,日益走向纯艺术化,具有弘扬艺术家主体精神与思想理念的明显特征。其点画书写蕴含的力感,水墨运用产生的气息,空间构成营造的态势,章法布局表现的韵律等诸多美感不可能简单地以外在具象形式所涵盖,只有注入了作者性情与学养方可悟得。所以在学习传统古法时不可盲目地“依葫芦画瓢”,须心领神会。对古法既要理性地实临以求其形,又要感性地意临以求其神,二者相得益彰,形神兼备矣。前代大家无不是灵活运用古法的楷模,如清代金农、伊秉绶隶书直取汉法,并化为己有,因而开创了新风,树立了新法。

自作诗《波浪能》(篆书)-张-继

自作诗《波浪能》(篆书)-张-继

第二是对古法的时代顺随。“艺术当随时代”,任何一门艺术形式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书法艺术也不例外。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书法由实用走向当代展厅,每一步变化无不昭示着时代特征。当代人追求思想解放,追求生活情调,审美趋于多元化、开放性,表现在书法本体上,完全展示法度和功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在传统基础上用笔、用墨、结字、章法的灵活多变,均不同程度流露出当代人的审美情怀与雅逸趣尚。唐代孙过庭即有“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经典言论,如今书法创作中这些现象正是“师古不违时”的具体表现。可以说,时代审美的发展不会以个体人的审美倾向为转移,但同时,个体人的审美探求在认识时代总体审美特征的前提下也有着充分的、自由的表现空间。书法创作如果仅仅沉溺于传统,脱离了时代大的文化背景,必然停滞不前,也违背了“与时俱进”的自然发展规律。

(清)赵德懋《妙香斋诗集》节选(隶书)-张继

(清)赵德懋《妙香斋诗集》节选(隶书)-张继

第三是对古法的个性渗化。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没有共性的个性难以步入法门,反之没有个性的共性也不可能成就真正有风格的艺术精品。我们知道,个性并不完全等同于风格,个性往往是与生俱来的,相对比较固定的性格特征,而风格则是经过人文整合之后的个人性情在艺术作品和艺术行为上的表现。于书法创作,学习古人而不同于古人,这应是一个基本的认识。前人总结,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冲出来”即是此道理。可以说,打进去不易,冲出来更难。打进去往往靠的是功夫与毅力,冲出来往往靠的是智慧与胆量。打进去是基础,冲出来是目标。冲出来即可标新立异,这是个性的升华。当代书法创作中诸多个性化追求,只要不违背艺术规律,只要是为作品整体效果服务的都可以尝试,但对“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维系着作品的生命。凡是目无法度,不顾共性,滥用个性者最终难达高境。

波浪能(国画)-2023年-张-继

波浪能(国画)-2023年-张-继

第四是对古法的人文融通。人文者,人类社会所存在的各种文化现象。把艺术自身的法度与社会人文相融通可谓艺术家创作的毕生追求。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众所周知,“有象无意”的艺术谓之浅薄,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重视技法的锤炼,更要注重气格的涵养。可以说气格是诸艺术融通的最后归宿,是综合修养的自然表现,更是精神气质的潜意识外化。“功夫在字外”,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总趋势告诉我们,综合修养的支撑乃重中之重。在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凡是能够称得上大家者无不具备高深的学养。书法之外的广博知识犹如土壤之于植物,没有土壤中源源不断的营养成分,植物的生命必然枯竭。

寸阴是竞

寸阴是竞(篆刻)—张 继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古法的灵活运用,对古法的时代顺随,或是对古法的个性渗化,对古法的人文融通,机械的思维模式与理性的照搬手段都是行不通的。要在认知“新”、理解“深”、运用“通”的前提下靠感性、靠悟性、靠灵性达到“化境”,从而由“技”而入“道”。

富-贵

富  贵(篆刻) 张 继

无量寿(附边款)

无量寿(附边款)

张 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多次获奖,并长期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评委。出版理论专著及诗、书、画、印作品集多种。曾获全国“德艺双馨青年文艺家”、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等荣誉,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曁“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选为“最美志愿者”。


责任编辑:杨文军

版面设计:汤炜

未标题-1

2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