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2024年第二期 2024年第一期 2023年第六期 2023年第五期 2023年第四期 2023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五期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首页>书画>画界杂志>2023年第三期

马路及其炁象艺术

2024年04月10日 15:48  |  作者:红 梅  |  来源:《画界》2023年5月第3期 分享到: 

马路原任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院理事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理事,历任北京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是著名的艺术家和教育家。

1958年,马路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之家,父母均为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53届毕业生,父亲马常利是中国著名油画家、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创始人之一,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美工科工作的母亲李静深写得一手好书法。尽管一开始父母并不希望儿子学艺术,然而浓郁的家庭艺术氛围,依然为马路日后的从艺之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笔红云(布面丙烯综合材料)100×160cm-2014年-马-路

一笔红云(布面丙烯综合材料)100×160cm-2014年-马-路

1978年,马路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成为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本科生。正是1978年及之后几年全国各地艺术院校入学的这批年轻人,成为中国1980年代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1982年,马路取得全国留学考试第一名成绩,成为改革开放后美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公派出国的第一人,紧接着获得西德DAAD奖学金,又成为改革开放后公派留学西德习艺的第一人,于1982-1984年在西德汉堡造型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学习。因两个国家双公费的支持,使得马路留学期间心无旁骛,专注于艺术研究和欧洲各国艺术之旅,全方位汲取西方文明的滋养。

老-象(油画)180×193cm-1991年-马-路

老-象(油画)180×193cm-1991年-马-路

马路留学期间,正值标志着绘画在欧洲“复兴”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上升期,马路身处其中亦深受影响。1985年,马路回到北京,最先带回了关于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信息,并先后在《世界美术》和《美术》杂志发表了《回到绘画的怀抱—联邦德国新表现主义述评》和《文化战争中的艺术和大小自我》两篇有关德国新表现主义的文章。在这两篇文章里,马路梳理了德国新表现主义产生的潜在艺术史脉络和当时具体的艺术、社会环境,深入分析了德国新表现主义产生的内在逻辑以及关注点的变化,包括对艺术本体、艺术与艺术家、艺术与社会等因素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现在看来,这两篇文章不仅仅是时年27岁的马路对当时自身的艺术观念和实践的阐述,他后来长达半世纪之久的艺术思考和实践,始终紧紧围绕上述核心问题群而深入展开。这两篇文章一经发表,即在当时中国艺术界产生空前反响。因为此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艺术家的关注点也从国家、民族、集体这些宏大叙事转向了独立的个体在当代社会中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这种转向实际上是一种向艺术家主体的回归,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德国新表现主义在当时的中国艺术家中迅速引起强烈反响,中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创作群体在85美术新潮中异常活跃。然而,马路的艺术虽从德国新表现主义起步,但却从由他本人参与掀起的中国表现主义热潮中迅速抽身离去且渐行渐远,而一路经由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绘画而最终走上了与西方诸绘画流派大相径庭的“炁象艺术”之路。

这天是天意的生日(布面丙烯)80×60cm-2002年-马-路

这天是天意的生日(布面丙烯)80×60cm-2002年-马-路

无论是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绘画,还是新表现主义和意象绘画,这些概念和流派风格特点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炁象”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马路发明了这个术语来指称自己最近十余年以来的艺术,从而与抽象艺术和意象绘画等艺术形式区分开来。

炁象这个术语的界定来源于马路的世界观,他将整个世界视为各种不同的能量形式彼此作用的结果。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描绘的是由时刻变动的能量所形成的各种不固定形态,因此并不抽象也不是意象,而是一种一直客观存在却未被注意的形象领域,从一定程度来看,这种不固定的形态又是自然、人生恒定变化的某种视觉显现。例如在作品《炁象》背后的题记中,马路这样记录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是一幅画了十年的作品,今天方能告一段落。因为人总是在生活中认识,自在变化中。各种力的作用,使作品也在发展,只是容下的更多。人生无常,正是其诗意之所在。学会欣赏无常,才是正常。所谓审美,自是认识之根本。多方交错,故更名为炁象。放下具象之得失,来到更高处,看宏观、微观于一体,方得自由自在。远离于深入中,静观及细查。放下自己,才活出自我。二零二零年七月三十一日”。

 黑雨振迅(丙烯综合技法)100×160cm-2012年-马-路

 黑雨振迅(丙烯综合技法)100×160cm-2012年-马-路

炁象这个概念表明了马路在最近十余年艺术的核心特征:用明暗、空间、色彩、质感、光、肌理等这些西方古典艺术的再现技法,加上颜料本身在自然物理化学作用下的流淌、聚合、分裂、凝结、堆叠以及画作所处自然环境的变化,再现了一种自然和人工共同创作出来的奇观。

雾(布面丙烯综合材料)210×170cm-2007年-马-路

雾(布面丙烯综合材料)210×170cm-2007年-马-路

马路在创造炁象作品的过程中,主动利用了重力的因素。水携带着不同性质的颜料在画布上流动,或迅疾或迟滞,在或短或长的分离、叠加、漂移、堆积、消散、静止、沉淀以及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彼此融合甚至是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一个个奇诡壮丽的图景。艺术家一路追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是控制着这些奇迹的显现与变化、诞生和消逝,并因势利导将一个个局部的图景有机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体的“画面宇宙”。因此,如果不将时间本身计算在内的话,这些作品的创作主体就包括了艺术家本人的主体意识和作为纯粹自然力起作用的重力本身,这种创作主体的双重化在绘画史上应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将艺术家主体的主观情绪纳入到永恒的自然规律中去,而不是将艺术作为艺术家主观情感、情绪或者是审美趣味表现抒发的工具和载体,正是在这一点上,马路的炁象艺术与新表现主义、抽象派以及意象绘画等艺术形式有了本质性的区别,由此,马路的炁象艺术直接用艺术的方式回应了现代社会以来对主体性和总体性的反思。从艺术史的演进脉络上看,这是一种新的绘画价值观,紧随其后的必然是创作过程、绘制技术以及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喧(布面油彩)100×38cm-1999年-马-路

喧(布面油彩)100×38cm-1999年-马-路

由于创作主体的双重性,马路的炁象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空结构。因为重力的作用是在时间的推移中展开的,因此,连续不间断的、流动无形的时间在获得自身视觉形象的同时固定于画布上的空间结构中。这种保有时间质的连续性和流动性的时空结构与中国古典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相一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必然导向一种总体性的时空结构,反之却未必成立。所以,马路的炁象作品本质上是在西方绘画的逻辑上演进,在后现代艺术的尽头,奋力一跃,进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宇宙天地。他的这一跃,在延伸了西方绘画逻辑的同时,也扩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表达的边界。从而,马路的这些炁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为产生真正具备国际性的中国本土艺术奠定了基础,在我个人看来,这是炁象作品历史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


责任编辑:张月霞

版面设计:汤炜

未标题-1

2

3


编辑:画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