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民盟天津市委会就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建议

由抢救性保护向系统性保护转变

2024年04月18日 11:05  |  作者:张原 李宁馨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愈加多样,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更多威胁与挑战。

“尽管我国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在法律法规完善、关键物种保护、生态保护修复、调查监测体系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但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民盟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现阶段,我国约有1.86万平方公里草原已退化,约有15%~20%的植物处于濒危状态,特有珍贵濒危动物高达312个种类。进一步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

谈到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成员、民盟盟员、天津市生态环境综合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邹世娟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年—2030年)》实施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地数量逐年增加,但保护地体系缺乏总体发展战略与规划,不同类型保护地空间重叠、保护地网络连通性差等问题依然存在。

“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在调研组看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主要由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多部门牵头开展,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多部门联合、多领域协作、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尚未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农业、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中涉及较少、保护成果与经济利益的转化成效不够明显。

同时,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科技支撑力量亟需加强,表现在我国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起步较晚,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结论转化为实践措施不足,难以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需求等。

如何加强顶层设计,由抢救性保护向系统性保护转变?调研组提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增强现有保护地的连通性,结合国家公园建设等国家战略,优化整合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更为健全的保护网络。要加强统筹谋划,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引导各级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架构、部门职责、生物安全、监督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规定,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集成、执法监管联动、保护成果共享,多部门联合、多领域协作、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格局。

“要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大数据平台,设置标准化监测方案,最大限度整合各个区域、各个行政管理部门监测数据,引入云计算、人工智能及模型模拟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发挥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实现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实时共享,为生物多样性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调研组建议,加大对重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极小种群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等领域的研究力度,加大生物多样性领域本土人才团队的培养支持力度,探索离岸创新和远程合作等智力引进新模式,为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保障我国生物生态资源安全。(记者 张原 李宁馨)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