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社会聚焦

部分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2024年04月22日 10:12  |  作者:谈会正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谈会正 江西省瑞昌市政协委员

小小一滴水,汇聚大民生。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主要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到农民身心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保证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水利部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我国已累计解决181.8万农村人口饮水临时性反复问题,这也反映出当前农村部分群众饮水短缺、供应不足的现状。特别是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随着返乡群众增多,加上秋冬季降雨减少,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村组群众饮水安全难以保障,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农村环境和地形条件复杂,加之经济相对落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来提高水源供水能力,饮用水更多依赖水库、河流和地下水,每到枯水季节,部分村民用水难以得到根本保障。如瑞昌市洪一乡边山村,因地势较高,条件艰苦,虽然实施了高山饮水工程,但仍难以解决群众用水问题。为了切实保障群众用水,该村每年3-11月固定周一与周四集中放水。到了12月至次年2月,随着降水进一步减少,村民只能用山塘水,用水卫生无法得到保障。春节期间,村民用水需求激增,只能依赖于地方政府组织消防车上山送水。

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因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低、沟渠、堰塘淤堵严重等原因,水资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导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剧。问政赣州平台显示,江西省信丰县某村因污染源增多,村民已很难找到干净水源。

目前,农村自来水管多为PVC材质,材料承受能力有限,且管护机制不完善,加之冬季天气寒冷,管道在地下填埋深度不够,管道受低温冻裂,漏水损耗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农村用水供给不足形势愈发严峻。2023年冬季,瑞昌市遭遇强冷空气,气温跌至0摄氏度以下,光是洪一乡自来水管冻裂破损点就达到了14处,给群众饮水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针对以上问题,为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笔者建议:

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拓宽供水渠道。进一步加强对供水水源的保护,划定重点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源地周边地区的管理,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加大对水源地保护的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手段保护饮用水水源。同时,因地制宜开挖合并蓄水池,积极修建储水大坝,多时存储,用时引流;加大钻井深度,进购大功率水泵,建设连片供水工程。

二是强化水质监管,定期检测测评。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培训监督指导力度,建立健全长效运营机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日常检测工作,依托当地水质检测中心和疫控中心,针对当地饮用水水质的主要问题,按规定开展长期检测和控制,扩大抽查检测面,发现水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加大惩罚力度,对污染水源行为一查到底。

三是加快基层建设,提升规模质量。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融入城乡一体化管道网系统,统一用水设备,完善供水设施;更新管材,定期检修、评估,交叉节点处加装水压报警器,防止农村用水问题加剧。水利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进度的督促检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集中供水发展步伐,完善小型集中式供水,适当扩大规模增强供水管理能力,提高水质质量。

四是健全预防预警机制,适时启动应急响应。以村组为网格、以乡镇为主体,县(市)水利、应急部门牵头负责的农村安全饮水预防预警机制,建立以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的应急方案,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确保基层群众饮水安全。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