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治>资讯
大理巍山:
特色普法“接地气”“暖民心”载歌载舞宣传普法
普法“微短剧”、民间快板小调说法、彝语汉语“双语”普法、广场舞普法……8月23日,记者在“全国网络普法行·云南站”主题采访活动中了解到,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因地制宜闯出了一条特色化、接地气的普法“新路子”。
“调解+普法”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走进巍山县永建镇北面的小围埂村,只见法治书屋、法治道德讲堂、法治宣传栏等法治元素已成为村中一道普法的靓丽风景线。青瓦白墙间,和谐、向上的民风萦绕其中。
社会和谐稳定的背后,得益于巍山县大力推行的“调解+普法”工作模式。
“调解一次矛盾纠纷,就是一场普法的过程。”在巍山县永建镇,在人民调解工作战线上奋战了10余年的普法工作者马泽军对记者说道。
马泽军目前担任巍山县司法局永建司法所所长,在工作中,他将调解与普法相结合,达到了“复杂矛盾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和“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
几年前,某施工单位在铁路施工过程中,由于车辆过往频繁,导致路基下沉,致使辖区内10多户农户的房子不同程度损坏。村民多次到项目部反映情况无果,便将道路阻断,不允许车辆和行人过往。得知消息后,马泽军即刻赶往现场。他将村民代表叫到一边,与他们在路边坐下拉起家常,就地进行劝说和普法。在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村民们最终同意先将路让开。事后,各方协调,最终施工方和村民达成了房屋、路面的赔偿协议,一场矛盾纠纷就此化解。
在巍山县,像马泽军这样奋战在普法一线的基层干部还在不断涌现,他们用“调解+普法”的工作模式,使得当地的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据介绍,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实现了人民调解和普法宣传“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
线上+线下 特色普法“接地气”“暖民心”
在巍山县文华书院,一部部生动有趣、接地气的普法“微短剧”吸引了群众的目光。
以作风问题小错不断的“杨主任”为固定角色,巍山县融媒体中心推出了《那些酒后驾车的“小自信”》《梦断网红路》等微短剧,剧中通过“杨主任”违规违纪行为被查处的系列故事,剖析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根源、带来的危害以及杜绝的必要。角色设置“接地气”,案例呈现生动,群众乐于接受,相关政策法规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我们与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纪委监委和有关乡镇村等部门沟通交流,精心塑造身边小角色,打造网红‘演员’。”巍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邱兴跃介绍,在普法“微短剧”的摄制过程中,一改以往“说教式”“灌输式”解读,从群众需求出发,通过讲普通话与讲方言、说俗语、唱小调相结合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演“身边的事例”。以“带泥土”“冒热气”的展现形式,有力提升了网络普法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目前,该融媒体中心已推出普法宣传、纪检监察、科普知识、基层治理、法律法规等各类法治“微短剧”57部,相关普法宣传产品点击量累计超过1.2亿次。
而在巍山古城拱辰楼广场,经常有“法治汇演”在这里上演。记者在现场看到,巍山的几支民族文艺队在这里表演了《白族霸王鞭》舞蹈、《平安巍山》快板、《是你》声乐、《阿克哩哈》舞蹈等节目,巧妙地将普法内容融入其中,演员们载歌载舞,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法律法规呈现出来,更容易走进群众的生活,深入人心。”巍山县司法局副局长杨雪介绍,“法治汇演”经常以普法打歌调、农村普法快板、法治歌曲、普法小品的形式,简洁直观地把宪法、民法典、反诈骗等法律知识呈现到群众面前。
“法治+‘微短剧’、法治+民间小调、法治+广场舞……在寓教于乐中让法治文化走进群众心里,融入群众生活。”杨雪表示,巍山将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深化普法内涵,让法治之光照进千家万户。(融媒体记者 鲁雅静)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