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履行职能履行职能

政协的调研不同于党委政府

政协调研目的是为委员履职服务

2014年04月01日 14:13 |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分享到: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政协履行职能,就是谋事,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出谋献策。无论是协商讨论,还是提批评建议,还是反映社情民意,都要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所以,调查研究是政协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政协章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都明确规定: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就告诉我们,调查研究既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政协参政议政的一种基本形式。

  但调查研究并不是政协特有的工作,党委、政府都要搞调查研究,哪个部门的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如果政协的调查研究与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调查研究完全一样,那就是重复劳动,没有这个必要,人家还会嫌“麻烦”。政协搞的调查研究究竟有什么不同,我想,至少有四个不同:

  一、 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不同。总体上说,调查研究都是为决策服务的。但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调查研究是直接为决策服务;政协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委员履行职能服务,在履行职能中间接地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人民政协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要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要运用包容各界、联系广泛、人才聚集的有利条件,了解和反映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愿望和要求。但政协既不决策,也不行政,而是通过履行职能来影响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因此,政协调查研究的成果,只能作为会议协商讨论、发表意见的依据,只能以大会发言、建议案、提案或其他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只能是提供给党政及其部门决策时参考。这就对政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要想党政及其部门采纳你的意见和建议,就要调查得更深一些,对问题研究得更透一些,提出意见建议的水平更高一些。

  二、 调查研究的主体不同。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是按各自分工的职责,上级深入下级乃至基层作调查研究,调查的主体是上级。他熟悉自己分工管理的工作,长年累月做的就是这项工作。这是他的优势。但也会有弊端:一是司空见惯,看问题见怪不怪,想解决又总是在老办法里兜圈子,很难从传统思维方式中跳出来,以至于在一些“老大难”的问题面前苦乏良策。二是易带偏见,受局部地区、部门利益的局限,难以从大局看问题。一旦涉及到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需要“伤筋动骨”的时候,可能会犹豫不决。政协调查的主体是政协委员。其一,政协委员并不分管调查对象的工作,具体情况不如党政有关部门熟悉,所以要有关方面来通报情况,调查前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但他们也因此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少,可能在解决问题的传统方法之外另辟蹊径。其二,委员中专家学者多、层次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在一起,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能从更高、更宽、更深的层面思考问题。现代社会的矛盾、问题,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种学科,单凭某一个部门上级对下级的调查研究未必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需要多个部门、多种学科的综合调研和论证,特别是一些边缘化的问题更是如此。其三,政协委员位置超脱,不受地方、部门利益的干扰,不带任何偏见,看问题比较客观公正,可以提出真知灼见。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正应了那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醒。”

  三、 与调查对象的关系不同。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到下属单位调查,与调查对象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上级领导决定着下级的“乌纱帽”,下级不一定愿意对上级讲真话、道实情,这就要看领导是否真正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现在应对上级领导的办法很多,要看什么样的典型,他都能找到;要问什么样的数字,他张口就报。政协的调查与调查对象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相对来说,制约因素较少,更没有“乌纱帽”之类的担心,人们往往愿意对政协委员讲真话、道实情,政协的调查研究有可能摸到真实情况,而这正是决策所需要的。

  四、 调查的方式不同。党委、政府的调查,题目自定,组织力量也由自己确定,一纸通知下去,下面的配合不成问题。政协的调查,首先是选题,要选择党政急需、群众关注、政协又有条件去做的课题,就是说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量力而行,选题而作。关键是选好题目,有些事情政协可以为主去做,有些事情政协可以配合去做,但因为政协的主要任务是参政议政,而且老同志多、二线同志多、兼职同志多,有些事情并非政协力所能及,也未必勉强去做。这也有个好处,自由度大,选准了题目,可以从容不迫地去做。其次,政协不可能动用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搞大规模的调查,或像统计局的“城调队”、“农调队”那样长年累月地派人蹲在固定的点上搞等距离抽样调查。政协调查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有时也可以搞点问卷调查。再次,政协的调查需要争取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党政部门处在第一线,了解现状,掌握政策,有人力物力财力。配合得好,一方面,可以解决政协在调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有利于调查研究的成果即参政议政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政策思想和政策措施。

  以上说了一些不同,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我认为,政协的调查研究一定要扬长避短,搞出自己的特色,决不能重复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已经做过了的事。我们有的调查报告之所以不能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政协的优势,甚至做了人家已经做过了的事情,简单地把人家的情况通报拿来,加上点事例,所提的意见、建议,也是人家已经提了的,或正在做的事。

  如何使政协的调查研究搞出自己的特色来?我主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利用已有的成果,进行新的发掘。就是说,要了解前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什么研究成果,有关部门正在采取什么措施,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新的调查材料,争取有所突破。主要从两个方向上突破:

  一是拾遗补缺。讲问题是人家没注意的,或人家不想说、不敢说而又确实存在、事关大局的;讲建议是人家已经提出来或正在做但还不完善、急需补充完善的。比如对某一个问题,已经有若干部门在那里研究,政协的调查研究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利益群体的视野来看这个问题。特别要注意了解和反映其他渠道不易掌握、不易反映、难以得到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注意了解和反映统一战线内部中、高层人士的看法,包括少数人的不同意见;注意了解和反映各个界别和特殊群体的要求,包括那些不很多、但需要合理兼顾的意见。把他们的意见综合起来,政协的调查研究就有了特色。

  二是另辟蹊径。在现有基础上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来点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往往是在传统、习惯、常理之外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比如,在国有企业改革之初,江西省政协曾经报送过一个建议案,讲个体私营经济要大发展,不仅从个体私营经济自身来谈,而且从国有企业改革来谈。国有企业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退”出的领域,“不为”的空间,个体私营经济完全可以接替过来,所以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来发展壮大自己。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采取许多新的措施。这就是站在全局的观点看问题,避免部门只从部门的工作来考虑问题。这就是发挥政协的优势,搞出政协调查研究的特色。实践证明,来点逆向思维,能使我们的调查研究搞出新意,与众不同,与时俱进。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政协 调查研究 调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