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文化,是个缓慢的过程

2014年03月31日 08:52 | 作者:王小宁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编者按: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著名书法家岳崇多年来关注文化问题。近日他的新作《书法有根》面世,在这本书中岳崇委员以扎实的理论造诣,论述了包括书法的本质在内的有关书法文化的基本问题,发人思考。本刊记者日前就此专访了他。

  思考文化的问题

  问:岳委员,您近年来致力于文化研究,我们知道您以前是做监察工作的,为什么对文化的事情感兴趣?

  答:我一直对文化问题很感兴趣,多年来工作之余随时注意搜集资料,并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把成熟的东西整理出来,就出了几本书。尤其现在已退居二线,有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潜心做文化的事情。

  问: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您一年来所关心的文化问题?

  答:去年余秋雨先生写了一本《何谓文化》的书,我觉得他对于文化的定义值得探讨,就写了一篇《文化是什么》的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像唱歌、跳舞、写字、画画这些都不是文化本身,而是文化的载体;还有春运是什么?春运不是文化,而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谈到了文化与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以为,文化是思想、观念、信仰和理念的总和。从这个意义讲,中西文化的碰撞就不仅是文化现象的碰撞,更是思想、观念、信仰和理念的碰撞。我还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华文化具有普世价值》。我们在讲到国家崛起的时候常联系到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中国5000年历史,曾几度辉煌几度衰落,这都与文化的兴衰密不可分。可以说,文化在比较强盛的时候,民族就强了起来;在比较衰落的时候,民族也就出现衰落。因此,我们应该深度重视文化。我另有一篇文章叫《就中国文化影响力在世界排名问题说几句》。去年中国社科院就中国文化影响力在世界的排名有一个报告:经济我国排在世界第二位,文化却排在后面。怎么解释这个现象?我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经济排位世界第二也是近几年的事,而文化的成效具有滞后性。在这个报告中,文化排名前面的国家,美国没得说,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崛起的文化大国,而且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所以中国文化在世界影响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学习书法要写好字

  问:您近年来特别关注书法艺术,今年出版的这本书法文集《书法有根》影响较大。书法是近些年国学热中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您认为时下书法学习的核心是什么?

  答:汉字是基础,学习书法首先是要写好汉字。书法是在汉字基础上衍生的艺术。有人说,小学生的书法课不如叫写字课,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学书法先要把字写好,同时要学习我们的文化。比如说写字课,既要教学生写好汉字,老师又要结合所写的字,讲汉字的形成、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演变等知识,这实际上是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东西。中国的书法,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一种艺术,是随着汉字的演变而演变,随着汉字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书法角度讲,汉字的历史就是书法的历史。最早的汉字就是画画,从原始图画到图画文字,云南的东巴文字不就是绘画吗?那就是图画文字。由此逐步进化为象形字、形声字等。古人写字都是从实用出发的,有人写得好了便有了欣赏价值,也就成了艺术。王羲之《兰亭序》的创作即是这样。虽然现在书法不是从实用出发,但汉字的基础、载体和表现对象的性质、作用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所以对于书法,我的观点是,要在写好汉字的基础上追求它的艺术性。也就是说,学习书法首先要写好汉字,欣赏书法也要认字。

  书法毕竟是艺术

  问:您怎么解释书法的笔墨和章法、结体?

  答:书法虽然讲究写字,但不是机械地写字,因为它毕竟是艺术,所以很讲究技巧。书法有笔法、墨法、章法、结体等艺术讲究。所谓笔法,就是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还有运笔的快慢、用笔的轻重、粗细等讲究。墨法简单说就是如何用墨。比如用墨讲究有浓有淡、枯润相兼。章法简单地说,就是一幅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具体说就是“行距字距、正文落款、还有字的大小和钤印都要讲究。”结体就是对汉字结构的讲究。比如一幅作品中相同的字重复出现,但是不能重复写法;一个字中一个笔画重复出现,但写法要有变化等。总之,书法讲究整齐美,也讲究参差错落美、节奏韵律美。只有笔法、墨法、章法和结体都讲究,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书法作品。

  问:书法艺术常给人一种不是很好欣赏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答:是的,因为中国书法特别强调内涵。书法不只是欣赏表现出来的外在美感,还要体悟、感受其内涵,这就是书法的意,如意境、意韵、意味、意趣、意气等。书法内涵是直觉看不见的,而要慢慢地体悟、感觉,就是说既要用眼看,也要用心悟,只有这样才能越看越有味道。内涵的丰富与主体人的综合素养有关。主体人不仅要多临帖、多读帖,还要多读书、多深入生活,努力强化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和其他文化艺术素养,就能够提高书法艺术的品位。

  问:现在书法已经成为一门艺术,而且是高雅的艺术,您怎么认识书法的雅俗共赏性?

  答:我有一篇文章叫做《书法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专门谈这个问题。有人认为书法是雅俗不能共赏的。我认为不是这样。书法是艺术,从艺术角度说,艺术起源于劳动和生活,是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这就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之“雅”源于“俗”:京剧发端于民间戏曲、诗经是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因为雅根植于俗,所以艺术的雅和俗可以互相转换,而且是可以共赏的。书法就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如写春联这样的民俗,中华民族就一直保持到现在,这是书法在俗方面的一种体现。陕西书协这几年在春节前组织书法家下乡义写春联,到乡镇、到村庄,很受老百姓欢迎。

  书法当随时代

  问:时下书界议论得比较多的关于书法的规范和风格问题,您怎么看?

  答:现在的观点基本是大同小异,就是书法家应该注意自己风格的形成。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注意,但不能刻意,问题是有些人把注意当刻意。因为风格的形成,不是自己想怎么就一定能怎么的,它是在书写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里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文革”期间,都“不爱红妆爱武装”,就形成了那个时代普遍的审美习惯,大家都喜欢穿绿军装。人都是社会的人,脱离社会是不可能的。要融入社会就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以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时代、潮流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地域的影响。东北流行二人转,西北流行秦腔,南方是小桥流水似的昆曲,都是因为地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念的表现。每一个从事文化艺术的人,不可能不受地域的影响。甚至生活在海边和内地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风格都可能是迥然不同的。清代画家石涛有一句名言,叫做“笔墨当随时代”,在此基础上我加上一句:“笔墨当随地域。”

  问: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关于书法的审美观念形成,您个人有什么经验?

  答:审美观念的形成不是自己能够掌握和主宰的,从小父母亲的教养引导、上学老师的教育培养、工作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影响都很重要。一个人、特别是艺术家,审美观念是随着时代、地域和时间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着,阅历、学养、眼界、胸襟都是影响审美的重要因素。另外,从书界整体来看,是一种曲线发展的,是时起时伏的。对于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说那些书法现象好还是不好,或者简单地说那些就好。我认为,即使有些人不喜欢的现象,也可能对书法艺术带来新意和启示,因此,不要轻易地否定它、排斥它,至于生命力如何,相信历史会作出选择和取舍。书法和文化的发展一样,传统是主流,不仅不能割裂,还要坚守传承、创新发展。

  问:现在有书法艺术商品化的倾向,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答:这是一个敏感而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面对,而且要积极与市场对接。在这样的形势下,从事书画行业的人,不可能身处世外桃源,不可能不面对现实。我以为,书法艺术应该、也能够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但不能商品化,不能用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来处理书法艺术品问题,因为书法艺术品不等于机械制造的艺术品。也就是说,书法艺术品不等于狭义的商品,因为书法艺术讲究内涵,内涵往往短时间很难被理解。市场上不是有“商品画”的现象吗?如果商品化就贬低了书法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所以,书法艺术不应该讲求市场价格,而应该重视社会价值的体现。

  问:刚才您讲过,您所在的陕西书协过年写春联的事情,能够介绍一下这个“风俗”吗?

  答:这几年我参加过多个社会团体组织的写春联活动。这些活动很有意义,一方面艺术家接了地气;另一方面,在乡村传承了优秀文化传统。春节前,陕西的农村冷飕飕的,但活动场面往往热烈得令人难忘。记得去年,我带领我们陕西清风书画协会的10多个书画家,在西安市长安区细柳中学门前比较宽敞的地方摆了10几张桌子义务写春联。正好那天农村有集,我们写春联的地方人山人海,这说明书法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很受欢迎。其实,我们写春联的数量是很有限的,但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传递出的正能量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讲文化强国,虽然强国是目标,但文化既是强国的内容,也是强国的动力。所以我认为,强国不仅是上层的事情,我们的老百姓也应该动起来、强起来。每一个人都释放正能量,都做出积极的努力。13亿人啊,都起来了,不得了!

 

编辑:罗韦

关键词:书法 文化 艺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