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宋哲元力拒土肥原的“华北自治方案”

2014年04月10日 08:48 | 作者:贾晓明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又积极策划、实施了分裂华北的活动,旨在使华北五省(冀、鲁、晋、绥、察)脱离中国中央政府的统治,而成为“满洲国”化的特殊地区,变成日本军需资源的供应地与反共壁垒。1935年7月22日,随着多田骏接替梅津美治郎担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华北自治运动”紧锣密鼓地实施起来。

  当时,宋哲元率领国民政府二十九军进驻平津地区。多田骏认为,华北地区掌握兵权的宋哲元以及实力派阎锡山、韩复榘、商震虽然表面上服从南京政府,实际上与南京政府貌合神离,因为他们都反对蒋介石的消灭异己政策。于是他分别向四人试探说:你们同满洲紧紧握手,可以成立一个新的政权。届时华北定将繁荣。如果同蒋介石发生摩擦,日本可对新政权给予充分的支持。多田骏以为自己导演的华北的“自治政权”将很快就能成立,就高兴地通知了关东军,但华北的四个实力派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示愿意加入“自治政权”,所以直到10月上旬“自治”也毫无进展。

  对此,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看不下去了,决定将“中国通”土肥原贤二“借给中国驻屯军”当助手。

  土肥原“看到华北将领态度极为慎重,估计急于使华北五省联合有困难”,提出要在宋哲元、阎锡山、韩复榘、商震四人当中选择突破口,切实控制其中一人,再将其他三人拉进来,成立一个“新政权”。他选定的突破口是宋哲元,因为宋哲元历史上多次参加反蒋活动,且“宋哲元的势力范围,虽因失去了河北省北部及察哈尔省,从华北全区看是比较小了,但是却包括了天津、北平这两个华北政治、经济重地,而且最邻近满洲国,如与冀东的殷汝耕携起手来最为理想”。土肥原将其方案上报南次郎,南次郎要求最迟在11月中旬将策动宋哲元搞出头绪。

  11月11日,土肥原来到北平,向宋哲元提出了《华北高度自治方案》。方案规定:在华北五省三市成立“华北共同防赤委员会”;宋哲元为委员长,土肥原贤二为总顾问;由最高委员会主持军事;截留中央在五省三市之关税、盐税和统税;开发华北矿业、棉业,使之与日“满”结成一体;脱离法币制度,定五省通用货币,与日金发生联系;扑灭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代以“东洋主义”;保留南京政府的宗主权;在外交上亲日反共。土肥原限宋哲元于11月20日前宣布“自治”。为了配合土肥原,关东军更集结部队于长城一线,日本海军也出现在塘沽,试图进行武力恫吓。

  宋哲元一面拒绝土肥原贤二的要求,对土肥原避而不见,一面公开发表谈话辟谣,表示不屈服于外力,绝对听命中央,并向国民政府请示应付方针。

  对此,蒋介石多次鼓励宋哲元顶住日军压力。在11月16日,他致电宋哲元指出:

  据报日军六列车在山海关下车示威,未知其对兄有所表示否,如彼以军队实行威胁,则兄更应坚忍镇定,以申正气。中决不空言欺兄,必与兄共存亡……务望兄坚持到底不为威屈,则料彼无所用其技,万一决裂,照中所处置,不仅为国家争光,而我四万[万]之同胞皆必为兄后盾,亦不负我忠勇之将士也。吾人成败,皆在此一举。一面仍以百折不挠之精神与以不卑不亢相周旋,如能以最大之忍耐,而加以最后牺牲之决心出之,则无不可为之事。

  在最为关键的11月19日,蒋介石及时将日政府内阁和元老不支持土肥原实施强逼华北当局“自治”行为的情报通告宋哲元,使其心中有底。随后,蒋介石又托人告诉宋哲元,如万一“与日人决裂,以后官职地盘军饷毫不使其吃亏”。宋哲元遂在土肥原限期前两小时的19日下午1时,离开北平,前往天津回避。土肥原赶紧追到天津,继续胁迫,宋哲元予以拒绝,土肥原无奈之下只得承认计划失败。

编辑:罗韦

关键词:宋哲元 土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