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中山大学抗癌病毒研究取得突破 不伤害正常细胞

2015年09月22日 15:30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到: 

  溶瘤病毒M1产量增10倍 有望明年完成第三方安全性评价

  广州日报讯(记者徐静)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科研团队去年发现能够杀灭某些肿瘤细胞的天然病毒M1,引发关注。最新出版的美国基因与治疗学领域知 名期刊《分子治疗》发表这个团队的最新成果,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能让M1病毒产量激增10倍,这解决了工业化生产中的核心难题,从而实质性地推动M1项目的 产业化。这一发现,也让颜光美相信M1病毒成药在技术上已无大障碍。

  M1产量提高10倍

  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去年发现天然病毒M1能杀死癌细胞,且不伤害正常细胞。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不会伤害正常细胞。

  颜光美团队继去年鉴定出甲病毒M1可作为一种全新的抗肿瘤溶瘤病毒后,今年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种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激活细胞内的特异性信号通路,最终显著提高溶瘤病毒M1的复制产量。“M1产量能提高10倍。”颜光美说。

  通俗来说,这种名为环磷酸腺甘的小分子化合物,就像是助燃剂,同样条件下能让M1病毒的数量增加10倍。其基本原理在于,环磷酸腺甘进入肿瘤细胞后,会抑制抗病毒因子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是打击M1的“敌人”,这样M1的数量增加障碍大大减少。

  更为重要的是,颜光美团队整体动物模型实验证明,该种小分子化合物能特异地在动物肿瘤内增加M1病毒的复制,并增加对实验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而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这种无毒的小分子化合物极易获得,甚至可以人工合成。

  未来药价明显降低

  “这个发现是M1病毒产业化中关键的一步。”颜光美这样定义最新的发现,它将会使M1病毒的工业化生产更加容易,生产成本和未来成药价格将显著降低,从而实质性地推动M1项目的产业化。“使用小分子化合物,生产成本至少能下降为原来的1/5。”

  同样重要的是,目前的研究发现对后续生产环节也大有裨益。随着M1病毒提取数量的成倍增加,从培养容器中提取M1病毒时即使有部分受损,也不会对批量生产造成太大的影响。“比方说一次生产100万个M1病毒,就是损坏20万个,还剩80万个。”

  研究显示,69%肝癌组织、52%结肠癌组织、61%的膀胱癌组织表现出ZAP低表达,也就是缺少ZAP,这就意味着M1在大约七成的肝癌细 胞、超过五成结肠癌细胞上可能有效。ZAP是一种名叫锌指抗病毒蛋白的物质。也就是说M1最厉害之处就是能杀死缺少ZAP的癌细胞。

  “我们只是做了这三种癌症的实验,不是说M1病毒对其他癌症不起作用。”颜光美表示。

  扩大M1抗肿瘤范围

  由于找到了使M1病毒更容易复制的方法,这项研究有望在耐药肿瘤内增加溶瘤病毒,有助于更加彻底地杀灭肿瘤细胞,从而扩大新型溶瘤病毒M1的抗肿瘤范围,使得那些原本对M1病毒敏感性较低的肿瘤会大量复制M1,变得更易被杀死。

  颜光美解释说,原来M1病毒要杀死癌细胞时,要遇到抗病毒因子的抵抗,要是抗病毒因子比较强大,M1病毒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甚至无法发挥作用。现在抗病 毒因子被“制服”,M1病毒可以放开手脚工作。还有就是,给予同样多的M1,因为M1复制效率增加,可能从原来一个病毒对抗一个细胞,变成10个病毒杀一 个细胞,成功率也大大提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M1病毒对原来研究显示不敏感的肿瘤细胞,现在也可能有用武之地,也就会扩大M1病毒可以抗击的肿瘤的范围。

  去年,颜光美表示,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临床前阶段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期临床试验的许可证,M1病毒便能用于自愿参与试验的患者身上。随着新 研究的发现,他对这一时间更有信心。“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确实可能会推进临床试验的加速。”颜光美说,希望能在2016年完成灵长类安全性第三方实验验 证。

  事实上,他们此前已在猴子身上已经做了大量M1病毒的相关实验,结果令人鼓舞。给猴子12次注射M1病毒,大剂量下没有观察到异常反应。现在来看,M1病毒的安全性有足够的保证。

 

编辑:赵彦

关键词:抗癌病毒研究取得突破 不伤害正常细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