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质疑壹基金再显慈善体制短板

2014年04月24日 13:41 | 作者:木须虫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继李亚鹏的嫣然基金被质疑侵吞善款后,近日,李连杰的壹基金也受到质疑。4月22日,实名认证为“中国知名的时政思想评论类网站”的四月网发布微博,质疑李连杰贪污雅安地震捐款三个亿。该微博上指出,截止到2014年4月20日8点02分,全国219家基金会参与雅安地震募捐,接收社会捐款16.96亿元,目前已支出款物6.45亿元,占总收入的38%。壹基金一家独大收了近4个亿的捐款,目前拨付4千多万,仅占9%。”(4月23日 新华网)

  在质疑慈善已成惯性的语境下,哪家慈善机构被质疑都是不足为奇,壹基金自然不能例外。慈善是靠信任吃饭的事业,公众看不到应有的透明,不知道捐赠怎么用的、用到哪儿,谁都有质疑的权利。当然,仅仅基于对慈善组织披露的账目或者有限资料的判断,得出侵吞善款、涉嫌贪污之类的结论,自然难免草率,质疑也仅仅是质疑。

  质疑往往是监督声音的表达。对于这样的质疑,慈善机构的解释与澄清,通常都难逃瓜田李下的嫌疑,希冀自证清白从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遗憾的是,几乎每一次有关慈善机构的质疑,都是始于自我澄清、终结于将信将疑,从当初的红会的“郭美美”、儿慈会的“小数点”,再到如今的壹基金,无一例外缺少来自于第三方公正且有权威的声音,“裁判”的缺位,“存疑”的结局,最终都会让公益慈善的信任受损。相信,壹基金今后的回应亦会步少同样的窠臼,诸如该秘书长的回应声明,大意表达的捐赠使用周期、基于成效的过程严谨等等,再合理也会面临程序正义的纠结。

  透明是慈善的生命,本有的基本伦理决定了不管是官方慈善,还是民间公益,在这一基本准则面前都是平等的。近些年,诸如壹基金等民间公益组织的快速发展,并不是因为官方慈善信任危机所致,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业基本条件日趋成熟,作用开展显现的必然,因更贴近社会而释放出更大的活力。比如,壹基金在雅安地震募捐中,以占比近1/4的额度,展示出超凡的影响力。

  质疑有可能是公益慈善走向成熟的推动力之一,前提是质疑能够成为监督连动监管的杠杆,否则仅局限于公益慈善机构与公众之间的“猜谜”游戏,质疑的泛滥最终注定没有赢家。公益慈善的公信并不来源于公益机构,而恰恰来源于制度机制与运行规则。就现行公益慈善环境来说,有两个最大的弊端:一是慈善“公办”与“民办”的地位有别,民间公益游离在体制之外,成了“没妈的孩子”,面临着更多不确切的风险;二是受限于社会公益权力治理方式,慈善立法滞后,民间公益慈善在运作与监管方面,尚存在诸多规则与制度的空白,合理性与合法性缺少界线,没有利于消除质疑与中止争议的刚性标准。

  从很大程度上讲,壹基金被质疑,已经不是单纯的透明问题,更大意义上还是公益慈善体制与机制所营造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的问题。推动公益慈善的社会化,符合政府转变职能,放权社会的要义,慈善公益政府应加快退出步伐,实现“管办分离”,加快立法进程,逐步完成社会公益的权力治理向法律治理的华丽转身,让所有的慈善公益都在同一规则下运作,接受政府部门监管、社会组织和公民监督。(木须虫)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慈善 质疑 公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