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从家风到家庭文化建设

2014年04月24日 09:13 | 作者:李汉秋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从传统看,西方文化重宗教,中华文化重人伦;西方人提到信仰,一般指宗教信仰,儒家提到道统,重在纲常伦理。(最明显的物态表现如:西方的村镇设教堂,我国传统的村镇有祠堂。)今天我们建设自己的信仰体系,应当把重振伦理道德中的美德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重振美德,第一要续根脉,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必须续上这个“固有的根本”;第二要接地气,必须从百姓的日常美德抓起,“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于这两点,家风都是极好的契合点、切入点,是极好的抓手。我们要通过唤醒家风的记忆,激活传统美德的基因;通过现代家风的建设,赓续优秀的文化传统。

  首先要唤醒家风的记忆,梳理和总结优秀家风的传统。这至少有三大方面:一是历代贤门世家的家风家教遗产,例如孔子世家、孟子世家、包公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乃至曾国藩家书等等,都应当“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如包拯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滥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至今仍掷地有声。

  二是近现代革命家庭的家风家教。革命志士为国家为民族、为真理为信仰,留下宝贵的风范,理应世代传扬。

  三是普通百姓家庭的家风家教,这不一定有文字记载,但却确实普遍存在于现实日常生活中,不提醒还不一定被觉察。这就需要唤醒,需要发掘,需要征集整理。

  其次要继承和建设家庭文化载体。中华民族的家教文化非常发达,家训、家诫、家规、家范、家法、家制、家矩、家仪、家礼、家令、家订、家约、家言、家诰、家书、弟子规、诫子书、治家格言等等,连类而及诗歌书信箴铭短文,载体繁多,需用心梳理总结。

  据我观察,现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渐已开展,家庭文化建设需迎头赶上。家庭不仅是婴幼儿的第一所学校,而且是全天候的学校。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婴幼儿的早期记忆影响一生一世。这正合我国的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童的生活天地主要是家庭,2011年公布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年度报告说,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北京等地的统计都表明,七成以上未成年犯来自问题家庭。

  好家庭是孩子的天堂,好家风是优良生态环境,好家教是优良精神滋养。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使年轻的父母树立起以德育子的观念,是当下的迫切需要。我们提倡要把母爱落实到母教上,以孟母教子的精神激励当今的为人父母者,每年许多地方评选“当代孟母”、“十佳贤母”等等,作为建设中华家庭文化的推进器。同样我们希望传统节日都充分发挥人伦教化的功能,成为家庭文化建设的载体。

  (作者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汉秋)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家风 家庭 文化建设 家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