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就显著,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实施机制基本形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公开性不够,有法不依现象依然存在,城市病凸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详细]

城市规划要从“建”向“管”进阶

“现有产权和税收制度等,导致城市建成区的物业产权细碎化,规划难以更新。经济发展必然导致新、旧城市功能替代和各种用地比例变化,现有规划难以调整……”对此,赵燕菁给出的对策是“顶层设计、研究教育和管理体制”。[详细]

规划要兼顾各方利益

“城市规划工作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说到底是有法执行不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认为,因为相关法律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被部门或局部利益所利用,导致一些城市规划无法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详细]

城市群发展需过“统筹协调”关

“部分地区在编制实施城市群规划中,存在偏重经济发展的倾向。”“京津冀三地在保护管理上还缺少统筹,在展示利用上还不够完整。”来自武汉的吴超委员和来自天津的高玉葆委员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京津冀两个区位,不约而同谈到城市群规划中存在的协同和统筹问题。[详细]

“多规合一”“一”归何处?

各地积极落实“多规合一”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在‘多规合一’工作遇到了一件非常着急的事。”昨天全国政协“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在城市规划一线工作30多年的黄艳委员向大家讲述了令她头疼的一件事。[详细]

“量体裁衣”唱好“小城故事”

“一些特大镇现在是‘小马拉大车’、‘大个子穿小衣服’。”蔡玲委员形象地表述了一些特大镇陷入“县级体量、镇级体制”的困境。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是:虽然小城市的人口规模标准是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但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许多县级城市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或超过了50万的临界值。[详细]

“严肃起来”才能避免“徒有其规”

“规划应尽可能‘法条化’,不因领导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尊重城乡规划的法律地位。”在5月19日的全国政协“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赖明常委与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家李晓江认为,要“确保规划权威性”。他们提到的,正是城市规划达成使命的重要前提——严肃性和权威性。[详细]

“瘦身同样是发展”

“对这些大城市来说,再不要走规划一次、扩张一片、摊大饼式的老路了,首要任务是瘦身。”“生态红线是关系我们子孙后代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对这条生命线我们至今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详细]

“向老工匠们鞠躬!”

“听说我这次又来参加双周座谈会,一辈子在故宫工作的一些老工匠特别激动,他们说,你一定要代表我们鞠一躬表达感谢!”在19日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发言之前说了这样一番“题外”话。接着,他站起身,认认真真鞠了一躬。[详细]

全国政协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浪费和折腾,是众多城市在规划工作中的通病,由于“纵向”的部门垂直管理和“横向”多规并行,造成规划之间互相渗透、内容交叉、管制重叠、标准不一,简而言之,就是“规划打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