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由北京市政协与人民政协网联合打造,是政协组织与行业新闻媒体合作的新尝试。节目聚焦北京市政协坚持履职为民,围绕改革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建言;聚焦北京市政协坚持团结民主,为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努力;聚焦北京市政协委员坚持改革创新,认真做好基础性经常性工作的常态。为北京市政协充分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助力北京市政协开创工作新局面。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畅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


 


嘉宾介绍

刘畅

北京市政协委员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精华版视频

  • (四)刘畅:发挥中关村科技优势  用心用情做好教育

    (四)刘畅:发挥中关村科技优势 用心用情做好教育

  • (三)刘畅:互联网时代应顺势而为  创新教育思路

    (三)刘畅:互联网时代应顺势而为 创新教育思路

  • (二)刘畅:为基础教育和首都环境建言   争做“最好”委员

    (二)刘畅:为基础教育和首都环境建言 争做“最好”委员

  • (一)刘畅:达到“最好”是前行目标、生命体验、合力共生

    (一)刘畅:达到“最好”是前行目标、生命体验、合力共生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我是韩月。本期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刘畅刘委员。从小学教师到北京市的杰出校长,从普通教员到当代知名的教育家,刘畅委员一直奋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教育家,她有怎样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又是怎样尽心履职的?本期节目我们来共同关注一下。刘委员,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刘畅]

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刘畅。

[主持人]

刘委员再次欢迎您!我在您的总结报告中,看到了您一直把“最好”二字作为咱们教育以及政协履职的一个标签,或者是您心中的一个目标,非常想让您谈一下,您觉得“最好”二字到底蕴藏着一个怎样的价值观?

[刘畅]

不管是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校长,还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我觉得我们面临的一些现象都是复杂的,面对的人群每个人又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不一样,那么我们采取的一些方法就需要更加多元。所以,我想这个“最好”,也就是在N种可能性中我们去寻找最好的方式和方法,去面对现象的复杂性、群体的个性化。

我们是怎么样理解“最好”的呢?首先我们认为最好是目标,这个目标是我们每个人前行的动力,因为你心中有了目标,你才能够执着的去前行,所以选择最好、追求最好才能使人具有自觉前行的一种活力。

我们又认为最好还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中都能够经历最好的这样一种生命体验的话,它就会收获一种完美的愉快的经历,在他的身上就会传递出一种积极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的传递就会使人不断的去追求卓越。

第三点我们认为最好还是一种合力,因为最好不仅仅是指个体的好,还有我和我们,是小我融入大我,是大我成就小我,是我和集体、团队共生共享共成长的关系,所以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成长也好、一个组织的发展也好,其实有一个动力系统,加上积极的人生状态,再加上集体的力量,我觉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最好最大的可能。所以这就是我们对最好的价值观的理解。

怎样实现这样一种最好呢?比如说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就教育领域而言,我觉得作为校长就要考虑如何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调整课程结构,按需而教。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支持,从而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中国儿童。还有作为校长,还要为老师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知识性的发展平台,发展中国最好的教师。同时,作为校长,还要以人为本,构建益于师生生命成长的文化环境,办中国最好的小学。

所以,作为一所学校来说、作为一位校长来说,我们秉承这样一个“最好”的理念。其实我觉得最好的理念,它成为了每个人不断前行的一种动力、目标和追求。我们也是在这样不断的追问和探索当中逐渐去明晰中关村一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就是他们在小学阶段要做好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准备,当他真正长大成人的时候,走向社会的时候,在祖国的建设中真的是充满自信、心怀阳光、肩负使命,我想这样的人就可以是我们心目中要培养的大写的人。

这是作为一个教育领域而言,我觉得作为政协委员,我们除了要撰写一些提案,促进首都的建设和发展,我在想,我们作为首都市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责任和担当。当我们每个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看待首都建设和发展的时候,我觉得就是把小我融入了首都建设这个大我当中,然后形成一种合力,我们共同为推动促进首都北京的建设、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从而建设我们最好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主持人]

刘委员,刚才从您的这个语速和音色上看,真的好像我在小学的时候听我的老师在谆谆教导一样,非常好。我想就是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才使中关村一小走在了基础教育的前列。也正是您这种非常卓越的影响,促使您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回顾一下过去五年的这种履职经历,您对政协有一个什么样的感情呢?

[刘畅]

五年的时间,我觉得应该说在人生的长河当中也是一个不算短的历程。从一所学校到看首都的发展,我觉得我的视野变宽了,从一位校长到政协委员我觉得视角拓展了,从一所学校的点再到首都建设这个面,我觉得我的思考更深了。其次我在提提案的时候,可能既是推动首都建设的发展,同时反过来又促进我对基础教育的更深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比如我在五年当中,我大概提了9份提案,我记得有几个提案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一个是“呼吁关于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纳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审评系列”的提案。因为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人生奠基的最重要的时期,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各门课程,班主任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提出,做中国最好的老师,我们有五个好的行动主张。其中第一条就是一名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孩子们在班级活动当中,实际上班级的生活和学习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个人也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专业,其实这种专业就跟我们教语文、数学一样。班主任工作辛苦、劳累,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它看作是辛苦、劳累的一个层面上,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应该把班主任作为一种专业来看待。因为我们的班主任在有奉献精神的基础上,他们还有深深的专业情怀,还有更多的专业的管理之道,更多的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的沟通之道,所以我在2015年的时候就提出来,能不能把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纳入北京市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的评审行列。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中小学里面女教师比较多,作为女教师我觉得是非常辛苦的。

[主持人]

您自己有非常深刻地体会。

[刘畅]

对,除了我们要教好我们所教的学生之外,我们有自己的孩子,也承担着为人师、为人母这样一种责任和重担。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年轻老师在自己有了小孩子以后,马上又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尤其是生完小孩的老师上班以后没有地方去挤奶,或者是做自己一些比较隐私的事情。看到这种情况我在2013年的时候有一个提案是“关于开设女教工休息室”的提案。

[主持人]

就是要有休息的地方,给我们哺乳妈妈以及女教职工去休息?

[刘畅]

对,这样给这部分群体的老师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空间,这件事也得到了北京市妇联、海淀区教育工会的大力支持,在去年的时候应该说海淀区教育系统的第一个女教工哺乳室就在中关村一小建立起来了,给老师们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觉得这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一个印象深刻的提案。

我还有一部分提案是集中在比如说垃圾分类,比如说禁止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提案,还有空气污染治理的提案。其实我觉得这样的一组提案也更多的是指向了如何保持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种理念,如何实施垃圾分类、如何在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产生。比如说在空气污染治理当中,有些因素是我们不可控制的,或者是很难控制的。比如说机动车的保有量问题,尾气的治理问题,这些我们很难一下子把它控制住。但比如说我们可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我觉得我们是可以做到的。还有垃圾分类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想通过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尽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使北京的蓝天更蓝,现在大家看到今年北京的冬天空气质量好于往年。我想这既得益于我们的市委市政府在加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做出的有力举措,同时我想是我们每个生活在首都的公民身先力行,把自己身边的事情做好的一个结果。

[主持人]

没错,最近我们的空气质量得到的明显的提高。

[刘畅]

是,大家都非常高兴。

[主持人]

您的提案从教育到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在关注。我相信每一件提案里面都蕴含着您的心血和精力的。

接下来这个话题,我觉得是各位教育界的教育者非常关注的,也是家长们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这个话题刘委员您有没有一些调研经历和我们分享呢?

[刘畅]

说到这个话题,我就想起来了2014年我随北京市妇联到延庆的三个山村去调研的事情。当时我们调研的目的一个是调研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还有就是慰问贫困户。我既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又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界的代表,所以我到了延庆的几个村子以后,我就非常关注这里的孩子上学的情况。我们一共走访了三家,我到每一家的时候都要问一问,家里有几个孩子、在上几年级,是不是在上学、学习的状况怎么样。当然我们看到,在延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在硬件的建设方面已经有很大的改观,比如说过去的土路已经变成了柏油马路,过去的街道很窄,通过政府的大力投入,街道变宽了,家里面的装饰装修也很宽敞和干净。当我询问了几家以后,发现孩子们放学以后回来的家庭活动和社区活动,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就在2014年的时候提了一个提案,构建益于儿童生命成长的社区文化环境,我这个提案就想通过政府和政府所管辖的街道或者是乡镇的大力支持,使孩子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有一些改变。比如在街道或者是乡镇建一些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建一些阅读室,建一些公民馆,就是让孩子们放学以后在社区里面更多是可读可学可玩可活动,构建一些社区课程,让孩子们除了学校生活,还要有更好的社区生活和家庭生活。因为我觉得孩子的成长,他的生活环境不是说仅仅就是靠学校教育全部完成的,一定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协助。我们看到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当把一个儿童放到一个圆的正中心的时候,他觉得围绕这个儿童生长第一是他的原生家庭,然后是他的祖父母家庭、社区环境,其次才是学校大的环境。所以我想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也特别重要。

同时,我也看到这些地区孩子们的可读的图书资源是比较单一的,所以我在2017年的又有一个提案,关于促进儿童阅读资源丰富的一个提案。这个提案,我建议在家庭藏书量相对比较弱、比较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建立社区公共图书馆,这是第一。第二是倡导学校每年给孩子们推荐一些书籍,如果孩子们有钱购买的话就更好,如果是没有钱购买由学校为孩子们配备一些书籍。第三是倡导更多的出版社为儿童提供优质的丰富的图书资源。所以,其实这样一个小小的调研,反过来引发出来我对儿童成长环境的思考。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发展的往往更多来自于儿童成长的阅读史,如果孩子们从小沉浸在书海当中,我想这些孩子的精神成长、今后面临在社会上的交往,应该是人文的底蕴就会打牢固。新加坡有一个研究表明,有些孩子的数学成绩差,往往是跟这些孩子的阅读经历、阅读水平有关系。美国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法案里面,首先是从阅读开始。所以我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呼吁不管是在学校、家庭、还是社区,乃至一座城市和国家都应该重视阅读,为孩子,甚至是成人提供优质的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大家在书的滋润当中去成长、去发展。

[主持人]

我想延庆的例子也是中国山区的一个缩影,加大图书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其实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都说在线教育能够平衡教育资源?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刘畅]

我个人认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是未来已来,就是这种互联网的教育已经扑面而来,我们想去阻止它是不可能的。作为传统教育来说,孩子们每天面对的是纸张、课本、书籍,但是在现在这样一种大数据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孩子们都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是家里边的台式电脑、手提电脑。我认为,可能孩子们接触到互联网的学习,一个是通过互联网学习浏览一些比较普适性的碎片化的,也可能是涉及到的知识,可能更多是一种信息的提供。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互联网这样一种新型的模式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支持,我觉得也有很多探索的空间。

比如拿校外机构来说,就是现在的很多培训机构利用互联网为有需求的孩子进行一些知识的补习,还有一些公司、机构,通过APP来开发一些诸如科技、朗读者、古诗、散文的学习。对于学校来说,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资源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比如说前几年的非典时期,需要孩子们在家学习的时候,很多学校就开发了这样的网上课程。中关村一小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开发了数学、语文、英语、科技、体育,甚至包括艺术领域的,让孩子们在这种特殊时期不用到学校来,就能够跟着课程学习计划,完成当天的学习内容。还有老师在网上进行互动教学,利用多种形式,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最近我们也在开发葵园微课程,如果你们到过中关村一小,一进门就会看到孩子们画的葵花,中关村一小校园里面也摆满了葵花。葵花是孩子们自己选出的校花,这来自于杜甫的一首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孩子们亲切的把一小称为“葵园”,我们也在开发一套葵园微课程,这样的微课程不仅仅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可以在家里学习,平时的时候回家以后也可以再去温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当然葵园微课程还在开发当中,我们在不断的完善。

[主持人]

所以中关村一小在这种互联网时代下,还是顺应了时代的趋势、时代的潮流,去抓住了互联网的优势,我觉得这种在线课程,科学合理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您提到一些互联网的优势,更加方便、更容易分享,那您觉得在这种在线教育有没有一些弊端呢?

[刘畅]

我觉得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增加了孩子的选择性。增加了选择性,其实选择也意味着孩子要承担一种责任。但是互联网刚才你谈到也有弊端,这个弊端就是孩子们的学习管理,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6-12岁的小孩子,这些小孩子们学习的目标感、自控力,可能还不是特别强。所以,如果在互联网学习中,就需要家长的辅导和配合,家长要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要给孩子们规定学习的时间,还有学习以后的学习评价等,这样让孩子们能够在互联网的学习中去学会自我管理。

[主持人]

所以家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还是更大的。刚才您给我们提到了很多关于你提案的一些故事,包括您关注的一些在线教育的一些观点。特别想问您,您从事教师有多少年的时间了?

[刘畅]

应该说long long year ago了,我从事教师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作为校长也已经十多年了,我现在还在依稀的记得在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时候,我讲语文课文《桂林山水》,当时我在备课的时候在想,怎么把桂林山水甲天下、人在画中游的那种感觉、那种意境讲出来,总觉得自己的语言干巴巴的,很苍白。当时就想怎么能够用一种配乐的形式给孩子们在教室展现出来,我记得当时家里面幸好有台双卡录音机,一个卡里播放一段非常优美的音乐,同时我在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然后在录好以后拿到教室里给孩子们听。当时还挺得意自己创造的这样一种配乐散文的教学尝试。我看孩子们听的也很津津有味的,现在想起来多少年前做教师的经历还是还有感触的。所以每次我去跟老师们聊天,或者在听老师们课的时候,我总是去注意发现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小创意、一些小策略、一些小妙招,看似一种小的创意其实就是老师们在课程改革当中的一种微变革。这种小的微变革其实体现了我们的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所以要说这么多年做老师、做校长,看到我们的老师在成长。要说给老师们提一些建议的话,我觉得第一个建议就是真心爱学生,因为我们老师的这种职责就是爱和责任,所以老师们真心地去爱学生、去激发爱、传播爱,以爱去育爱,让老师的爱引发孩子们心中浓浓的爱的时候,我觉得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有人说教育学就是一种关系学,实际上就是老师和学生们的互相关系,我们的老师用我们的真心、真情、真意去爱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我们的教室里、我们的课堂中就充满了浓浓的暖意。

[主持人]

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教师节的时候,我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外一朵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

[刘畅]

是的。

[主持人]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者这种感触是最深的,尤其是回望自己三十多年的这种教学经历来讲。您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困难或者是挫折呢?

[刘畅]

那肯定是有啊!因为我刚才一开始就讲到面对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情景和教育对象的个性化,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更多的教育的方法,在N种可能性当中去寻找“最好”的可能发生。我们面对的问题、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去解决它。我记得我做老师的时候,那时候班里边有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属于特别调皮的孩子,他总爱给女生起外号。这个男孩子长的又高又大,又是很帅气的男孩,现在已经工作了,而且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而且也已经成家了。但是小的时候,他总爱给同学们起外号,很多女同学一到课间就来告状,有的很生气的,有的是哭哭啼的。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表达方式不太一样,所以我一开始的做法就是很直接的去找这个男孩子,我跟他讲我们都在一个班里你们就是兄弟姐妹,你怎么能给同学起外号呢?他就说,我觉得他的动作像一个猴子,比如说这个孩子姓杨就叫杨猴儿什么的,他就觉得他像什么,就给他起什么外号。尤其是那时候孩子们都在玩变形金刚,他就看到有些同学比较瘦、比较苗条,腰板挺直的,他就给他们起这些外号,当然也有一些比较不好听的外号,我一开始就直接批评他。后来观察他发现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在数学课上作业也很快做完了,语文课上理解的也很快,觉得他为什么有精力、有余力给同学们起外号呢,因为很快这些知识他都掌握了,没有事情可做。我就想仅仅靠班主任的批评是不行的,怎么能够引导,在他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去做一些事情呢?后来就和我们的数学老师、英语老师一起商量,聘请他做我们的小助教、小老师,这样让他的精力得到更大的发挥,让他的想法得到更大的满足,把他的时间填满了,他就没时间琢磨给其他同学起什么外号了。

比如在我的语文课上,可能过去是我朗读课文,朗读和学习语文好的孩子去朗读课文,但是现在就请他来朗读课文。你想,如果让这个孩子朗读课文,他就得回家要练习多次课文才能够在班里比较好的朗读吧,他就要花心思。还比如说当我看到上课的时候他又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他作业很快就写完了怎么办呢?我在前面判作业的时候请他也过来,请他先预判,就是不用动红笔你先看一下你们组的这几个同学第一他们完成了没有,第二你认为他们的正确率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他很自豪。我觉得这样还不够,我就跟他谈,“你看这么多老师都觉得你学习很聪明,你会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你的学习任务,所以我们来请你做小老师。作为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呀?我们从来不给同学起外号吧,而且我们也特别注意发现同学的优点吧,然后我们通过发现同学的优点来扬其长避其短吧,而不是揪他的短去给他起外号吧”。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跟他聊,后来到了中学以后,因为我们学校都离得比较近,我还问他们的中学老师,起外号这样一个毛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后来多少年以后,我们这个班的同学聚会,有几个女生还在指着他说,小时候你给我起外号怎么怎么样的,他说“我都改了,已经没有这样的现象了”。我当时看着他们聊天的那个情景,心里就特别感动,甚至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其实你说为人师,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呢?可能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主持人]

我觉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你去发现他的优点、去鼓励他、去激励他,让他去改正。

[刘畅]

所以我说真心爱孩子,就是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向一种更好地方向去追求。当他有一种沉醉他的闪光点、优点里的自豪感的时候,他更愿意在这方面做的更好,也会在其他方面做的更好,无形当中就把他的弱点地方弥补了。

[主持人]

我们看现在中关村一小在全市或者乃至全国,引起大家强烈的关注,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的前列。您觉得自身有压力吗?

[刘畅]

压力肯定有啊。

[主持人]

这种压力来自那儿?

[刘畅]

中关村一小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我们的招生范围有将近20家中科院的院所,所以面对着这样一个高知、高学历、高科技家庭的氛围和这样一种社区的环境要求,我们是不用扬鞭自奋蹄,这个压力有来自于家长的压力、有来自于学生的压力,其实更多可能是来自于自己的压力,觉得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使命,怎么能够不辜负孩子、家长、社区、老师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和重托。所以,这个压力还是蛮大的。

[主持人]

大家都认为中关村一小是非常好的学校、非常优秀的学校,在您自己心理,目前中关村一小达到您内心的一个理想的教育水平了吗?您觉得它成功吗?

[刘畅]

我觉得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成功,可能真的不是我们内部人去衡量的。我觉得衡量一所学校成功的标准,更多是看社会的美誉度,看家长的满意度,看孩子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成长度。所以,应该说中关村一小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在不断的追求着,向“最好”的目标去努力,办中国最好的小学。我想不仅是我几任前任的老校长,带领着几代的中关村一小的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我想也和今后的中关村一小的管理班子和教师们一起去努力。

[主持人]

中关村现在是中国科技的一个风向标的地方,未来如何将中关村一小和这种科技的制高地相互关联起来,在这方面咱们有什么规划吗?未来您有一个什么样的展望呢?

[刘畅]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十九大”报告里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觉得当时我们组织老师们在观看、聆听习总书记的报告的时候,听到对教育发展的定位,我们特别的欢欣鼓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是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可见总书记和中央对教育的重视。所以,我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中关村一小被将近20家中科院的科研院所所包围着,所以这几年我们在调整学校的课程结构方面,也纳入了科学家课程。

比如说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动物所和环境生态保护所的这些科学家们为学生们开设了“神奇的物理学”、“野生动物世界”和“自然观察家”等课程,通过科学家为孩子们开设的科学家课程使孩子们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通过在学习科学中去爱科学、用科学、玩科学。同时我们也把数学和科学学科这两个从学理上来讲比较容易联起来的两个学科整合成数学与科学领域,开设了很多可选择课程。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在每个班里面开设了“和爸爸妈妈看社会”班本课程,邀请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研究员们到学校来为孩子们开设孩子们喜欢的科学素养课程。所以我想就基于中关村一小所处的这样一个丰富、前沿的科技教育的环境,我们今后还要更多地充分挖掘科学院科技教育资源,办中国的硅谷小学,使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既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同时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孩子们在未来的祖国建设当中做好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持人]

我再追问一个话题,我们现在在中关村这样一个科技非常高的制高点上,我们在汲取资源,有没有把我们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分享出去,分享给一些需要这些教育资源的地方,有吗?

[刘畅]

中关村一小在2014年的时候和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2015年和中国教科院签订了中国教科院实验基地校, 2015年和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早期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中关村一小还是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基地,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培训基地。我们利用一中心、一实验校和几个基地和海淀区、北京市,乃至来自全国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分享。比如说课堂教学研讨、课程经验的交流、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包括我们也和国际上一些学校建立友好学校。所以我们认为“做最好的我”,这个“我”不仅仅我个人要做最好的我,中关村一小也要做最好的我,同时我们也要由我们一所学校来带动更多的学校,共同去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这样一种交流和合作,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我还特别坚信由学校的这种优秀的文化传承、优良的人文素养和稳定的教育价值观,影响到一座城市的最好。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区,一个一个的社区再带动一座一座城市,每座城市都做好了,其实不就是我们中国的最好嘛!

[主持人]

对,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期待,您心中的那个目标还是不变的,就是做最好的教育,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说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也是为了人民,什么样的学校是人民的好学校,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的好教育,是需要像您这样的委员、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去实践、去探索的。

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也想向那些在教育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教育者敬,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走入新时代的国家才会更有力量。

非常感谢今天刘委员做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结束——


  •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畅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

  •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畅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

  •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畅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

  •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畅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

  • 北京市政协委员刘畅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点京》节目